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無所不在都市 - 香港』 之『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獎』

「無所不在的電腦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 一詞為Ubicomp之父馬克魏瑟博士 ( Dr. Mark Weiser) 於1988年提出。他認為「真正的科技應該是深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電腦運算應該是隱形的,不俱形態及無所不在地運作在人類生活之後,無聲無息地替人類創造更便利、更優質的生活。此概念在美國也被稱為「普及運算」(Pervasive Computing),在歐洲被稱為「智慧環境感知技術」(Ambient Intelligence)。

為了實現「無所不在」的理想,目前各先進國家,包括亞洲的日本與韓國,近年皆致力於「U-城市」計劃。目的是建立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合作,藉整合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以支援知識型都市的持續發展。更為國民提供無所不在的高速上網的環境。籍此國民可更容易接觸、使用、創造及分享資訊與知識,使個人及企業更能充分發揮潛力,提升生活質素,促進都市的國際競爭力。而計畫中的基礎建設部份更為下一世代通訊技術打造出龐大的市場。

作為亞洲的世界城市, 香港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電訊基礎設備及最蓬勃的電訊市場。但先進的3.5G流動網絡,多個流動網絡營辦商,用戶普及率超過140%,高清數碼廣播﹝數碼地面電視﹞等佳績只令香港躋身全球最數碼/流動化城市的前列位置,到達「網路運算」及「行動運算」的高水平。但較可以透過感應個人所在的位置、所處的環境資訊、個人的情形及任務,來提供最有效能的使用環境的「無所不在」理想,仍有一段距離。

有見及此,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 向政府提出『無所不在都市 - 香港』(Ubiquitous City – HK或UC-HK) 計劃,希望藉着優秀的無線網絡基礎建設,推動業界向以創意為主導,以人為本的「無所不在」的應用出發,確立香港作為無所不在都市的領先地位。


圖: 位於數碼港的香港無線發展中心致力協助業界開拓無線應用市場

計劃的初期會從低門檻的Wi-Fi無線上網方式着手,藉着政府及私人機構積極為公眾提供無線熱點的趨勢,鼓勵業界推出以Wi-Fi為基礎,結合傳統產業,並能融合其它無線技術及垮無線平臺的「無所不在」應用,讓公眾知道這硬體設施和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中潛在的巨大潛能。

第一階段的UC-HK將創造一系列應用和活動,包括『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獎』,選出12個創意的無線熱點應用,提升和推廣無線應用的市場及提供完整的無線應用市場調查結果和數據,為開拓「無所不在都市」的應用提供發展,測試和部署的環境。

其中的重頭戲『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獎』 是一個公開的比賽。無論您是否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 / 香港無線發展中心(HKWDC)的會員,所有對比賽有興趣的公司,均可遞交以“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為主題的計劃書參賽。

計劃書的內容必須在使用公眾Wi-Fi 設施的基礎上而提出全新並俱創意的服務、資訊和內容。而可結合傳統產業﹝如旅遊,零售,娛樂等﹞,又能佩合政府場地設置的 Wi-Fi 無線上網設施使用,並能融合其它無線技術 (如3G/3.5G 流動網路, 定位資訊服務LBS、全球衛星定位系统GPS、近場通訊NFC、感測運算sensor-based computing、無線射頻餓識別RFID技術等) 的應用將獲優先考慮。

為佩合整個UC-HK計劃,比賽最多會分為四個週期,而每一期評選委員會亦會選出最少3種俱創意的Wi-Fi 服務和應用。

得獎的公司如能於限期內完成項目開發將獲得高達HK$60,000獎金。獎金可用於支付不多於一半的相關開發費用及用於上述公眾展示期內的軟件和硬件的開支。

此外得獎之作品將被安排於香港無線發展中心及部份有 Wi-Fi 無線上網設施的政府場地內,讓公眾於項目期內(直至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免費使用。

有興趣參加者請在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或之前同香港無線發展中心提交你的建議書。 有關於此獎項的細節及規例,請參考中心網站︰ http://www.hkwdc.org/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2月19日 第109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2月12日星期三

創建品牌價值,「.hk」中文域名再領商機

根據香港政府數據顯示,全港已有超過150萬個住戶的個人電腦已接上互聯網,佔所有家庭住戶的67.1%;而在 277,045間中小企中,擁有電腦的約佔60%,其中有連接互聯網的亦佔55%,可見互聯網於香港的普及情況。而近年亞洲經濟在中國的帶領下急速起飛,互聯網用戶高達四億,當中中國用户增長速度驚人,已超過一億六干萬,僅次於美國的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大,當中更隱藏無限商機。


圖:上網己成生活的一部份,相信中文域名的推出,對商品或公司在大中華區的推廣更有效用

企業透過資訊科技及電子商業不斷營造市場優勢之餘,亦須時刻突出產品或表揚公司品牌價值。誠然,公司於創立時,命名是十分重要環節。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隨著營商環境轉變和網上效應,一個鮮明易記的域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貼切的域名除了是公司網上的命號外,亦可發揮宣傳渠道,加強客戶關係,堪稱大小企業網上身份及象徵。

互聯網世界創意無限,域名扮演角色又是十分重要,選擇域名又豈能草率了事?過往,最為人熟悉莫如域名始祖「.com」,其後亦有其他通用頂級域名(gTLD)如「.net」、「.org」等。雖人所共知,但可作優秀選擇真的少之又少了。加上,它欠缺獨特性又不能突顯區域化,因此國家頂級域名( ccTLD),如「.cn」、「.jp」及代表香港的「.hk」等亦開始廣受注視了。

顧名思義「.hk」是香港地區頂級域名,帶有鮮明的香港標識。每個專責的機構,均擁有管理分類域名的至高權限。以香港為例,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便獲香港政府授權,專責執行「.hk」的行政及編配工作,透過其全資附屬機構香港域名註冊有限公司(HKDNR)為所有「.hk」域名類別提供註冊服務。

由於香港扮演著「一個城市、兩個角色」。既是國際大都會,亦是中國主要城市之一;既是國際機構的亞洲據點,亦擁有偌大的中國市場作為後盾。據估計,全球超過66%為非英語網民,其中90%喜用當地語言,33%更來自亞洲。為彰顯香港在國際商貿角色及協助企業捕捉中國經貿便捷之門,已於今年三月適時推出「.hk」中文域名。「.hk」中文域名兼繁、簡兩用,好讓企業們把握無限商機,樹立網上香港品牌,有助港商開拓大中華市場。

目下營商環境瞬息萬變,機遇重重,商貿機構為打造香港優質品牌,登記「.公司.hk」和「.com.hk」便是不二之選了。因在登記時,申請人是需提交證明文件,以確立身份並減低網上詐騙機會,並提升網上交易的可信性。事實上自「.hk」中文域名推出後,於短短數月間,登記量已逾萬。除了著名品牌、金融商貿、政府、教育機構外,亦有國內著名銀行等,從而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及金融中心的地位。

互聯網的應用及帶來意義是無遠弗屆的。筆者認為,一切應從網上戰略命名開始。透過一個有意義的名字,將不同產品和服務優勢宣傳起來,提高公司品牌的曝光率,加強對客戶、夥伴及不同渠道的連繫,以至捕捉市場即時轉變,時刻觀察,彈性管理。再者,登記「.hk」中文域名,促使有效打入大中華市場,鞏固企業網上身份,以及延續香港品牌的優質價值。概括來說,選擇一個可靠、具代表性及凸顯香港網上身份的域名,確是開展業務的有效方法。

為推廣上述中文域名的應用,HKDNR早前宣布推出一個嶄新的域名註冊優惠計劃 ─「.hk中英域名對對配」,客戶若同時註冊同類別「.hk」中文及英文域名,即可享超值優惠,建立其獨有的中英雙語網上溝通平台。若選擇註冊5年年期,節省更高達$600。有關優惠詳情,請瀏覽http://www.hkdnr.hk

「註: 筆者為 HKIRC 2007年度董事局成員,在此鳴謝行政總裁謝達安先生、業務發展及市塲經理周嬋嗚小姐提供部份上述資料內容。 」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2月12日 第108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2月6日星期四

社交網站,方興未艾,大有錢途

微軟上月成功擊敗Google,以2億4000萬美元購入社交網站 (Social Network Website) Facebook的1.6%股權。這個決定使Facebook這個只創辦了三年半的公司估值高達150億美元,成為最新的矽谷神話。


圖:Facebook內容元素多之外,亦干變萬化,故吸引不少人使用。

在社交網絡上,Facebook最大的競爭對手要算是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MySpace。Facebook現時擁有超過5000萬的活躍用戶,每天以超過20萬名新用戶的速度增長。MySpace現時擁有超過Facebook兩倍的用戶數量,但用戶增幅比較慢。其他比較普及的社交網站還有Google的Orkut,Friendster及Linkedin 等。

網上社交的興起,皆因人們可以尋回昔日的友好同窗,也可以認識很多其它場合接觸不到的人。但最近有研究指出,登錄這類社交網站對部份用戶來說已變成了一種不由自主的、慣性的行為,用戶甚至每天登陸網站近二十次。人們之所以如此著迷於網上社交,是因為人們在網上交友時有眾多的選擇。一旦某人被別人加入成朋友後,就可以選擇認識此人的朋友及其朋友的朋友,而人們亦極容易沉迷下去,成員數目亦以幾何級數地高速增長。
 
而Facebook之所以成功超越對手,源於其發展自封閉式的校園社交網站。很大部份的社交網站,並不是基於真實鑒證機制的,用戶可以隨意提供虛假資訊;但在Facebook上用戶必須保持真正的自我。現時雖加入開放制度,但於大部份的校園Network,加入者仍雖通過這種鑒證機制。就是這種真的感覺,令互聯網的用家尋回惜日的安全感,不自覺地為它努力推廣。

有別於其他社交網站,Facebook正努力演化成一種有別於微軟Windows的網上作業系統。在今年5月份,Facebook邀請各開發商透過廣告利潤分享來研發各類外掛程式﹝軟體,遊戲及工具﹞。Facebook這一着十分聰明,本身只是提供平台,借別人的資源和時間,卻同時開拓出外掛程式及網絡廣告的長尾市塲。現時超過5000種應用程式已經被應用在Facebook上,網民可透過這些程式,向已聯繫的朋友送上「啤酒」、「朱古力」、「鮮花」、「節慶禮物」或其他虛擬小禮物,更有人會「飼養寵物」,定時定候向自己或朋友那隻自選小寵物送上「食物」及「禮物」。用戶亦可以建立自己的「花園」、「水族館」等虛擬空間,更可以讓他們的朋友透過送禮的方式,一起建立他們的烏托邦空間。朋友間亦可共享相簿,更可以在相片上加上友人的名字。這種種一切,也促進了成員數目的劇增。

社交網路一旦在某個市場穫得領導地位,就會變得像方言或文化一樣流行,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社交網絡高速增長,代表了部份網絡今後的發展方向,而其中對網絡廣告商業模式的影響,更涉及巨大的商機。相信這是繼Google以Adword改變網絡廣告後另一重大突破。廣告商因而可以根據各用戶群不同的需要而投放相關的廣告,就如Facebook最近推出的「Facebook Ads」,體現當前最熱門的一個廣告媒體流行語,那就是「聚焦廣告」(targeted advertising)。它結合社交網路和廣告,以病毒式行銷 (Viral Marketing) 和可信任推薦為基礎的新廣告方案,讓大眾透過朋友而非搜尋去購買新產品。相信微軟亦是相信這種新廣告模式有龐大的市場及增長力,加上希望打斷Google對Facebook的興趣,而願意以接近500倍市盈率入股。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2月5日 第107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29日星期四

香港域名 .HK,從優秀到卓越

隨著互聯網的急速發展,域名的需求也相應增加。根據資科顯示,全球頂級域名(TLDs, Top-level domains)註冊數量在2007年十月已超越1.4億個,其中屬於通用頂級類域名 (gTLDs) 類 的 「.com」仍是最普及的域名,註冊量約為7千5百萬個。但國家代碼頂級類域名(ccTLDs) 的增長迅速,代表德國的”.de”排在第二,有1千1百萬,是註冊數量最多的國家代碼域名,也是第二大普及程度最高的域名,排在第三的是”.net”域名,有1千萬個。中國「.cn」的發展更為驚人,由2006年10月的130多萬個註冊數量,發展至現時的710萬個,增長率高於500%,更超越「.uk」的635萬,排在第四位。其後的分別是第六位的「.org」及第七位的「.info」等。


圖: 今年3月,香港開始推行中文域名,迴響正面,有不少發展空間

根據一國兩制的精神,香港也管有以香港地區頂級域名的”.hk”。非牟利組織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是專責執行有關的行政及編配工作,透過其全資附屬機構 - 香港域名註冊有限公司(HKDNR),為結尾如「.com.hk」、「.org.hk」、「.gov.hk」、「.公司.hk」、「.組織.hk」、「.政府.hk、及「.hk」等域名提供註冊服務。

香港域名註冊的發展較早,根據HKIRC的紀錄,九十年代初期,登記「.hk」的域名僅約萬餘個,但截至今年十月,「.hk」域名的註冊數量已達14.7萬個之多,增幅絕對不容輕視。此外,HKIRC在產品多元化的發展上也不為餘力,繼2003年推出個人化「.idv.hk」後,2004年更推出全新的二層『.hk』域名,結構上由過往的三層域名 ( 即 'myname.com.hk' )簡化為兩個部份( 即 'myname.hk' ),大受用家歡迎。而隨著域名國際化的世界趨勢及華語市塲的龐大需求,HKIRC也早在2006年為「.hk」中文域名推出優先註冊期。在優先註冊期內,合共收到超過6,862 個申請,反應令人鼓舞。而「.hk」中文域名服務亦正式於今年三月全面推出。此外HKIRC亦與香港電訊管理局於今年七月推出針對濫發電郵的除名措施,涉及虛假網站及濫發電郵的個案因而大幅減少,成功提昇「.hk」品牌的國際地位及信任度。

以香港的人口比例計算,我們「.hk」的域名發展已算是非常成功,但筆者仍相信有條件把它的成績從優秀提昇到卓越。以「.idv.hk」為例,推行至今註冊數量只能維持在1361個,算是強差人意。其實個人化的域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特別在充滿虛假身份的互聯網世界,一個要有香港身份証才能登記的個人域名,效果就像Facebook一樣,在虛擬世界的交往中加入一點真實的感覺。不過「.idv.hk」的感覺流於太過拘束,若能改為「.me.hk」,相信在產品訴求方面,會感性得多。此外,更應加强此類個人化域名在中小學的推廣工作,既然上網是不能改變的大趨勢,就應該鼓勵孩子以真實身份在網上發言及活動,好使他們學會責任與承擔; 而結交有真實身份的網友相信對他們會更有保障。筆者亦極之讚賞現時的一元一個月的個人化域名推廣計劃,更加認為教署應該與HKIRC合作,支助全港中小學生申請。

香港在金融事業及知識產權上的發展是區內的典範,我們應該充份利用「.hk」在國際上的良好品牌,為聯交所上市的公司,推出俱信心及易於推廣的上市公司編號域名「.se.hk」。例如投資者只要打入 1688.se.hk、alibaba.se.hk或 阿里巴巴.se.hk,都可得知「阿里巴巴」的投資者關係(Investor Relationship)或其他相關的資料。這樣有助相關資訊的流通及搜尋,變得更方便、易記及有保障。

在中文域名的推廣方面,更應把握兼容繁體及簡體中文字符的優勢,為兩岸三地創做三贏的局面。此外更應盡快分拆registry和registrar的職能,引入多個Registrars競爭,加快向外地發展.hk業務。不過由優秀提昇到卓越從來是一件不容易做的事,希望新一界HKIRC的理事能團結一志,承先啟後,為香港的互聯網及域名的發展寫下更成功的一頁。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22日 第105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25日星期日

WiFi 新聞:政府批出 Wi-Fi 無線上網計劃合約

新聞公報

政府公布完成Wi-Fi無線上網計劃招標程序,決定批出合約予PCCW-HKT Network Services Ltd,在全港約350個政府場地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及寬頻上網服務。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發言人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說:「整項招標工作依據《政府物料及採購規例》及《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行,並有條款確保招標符合公平競爭及具成本效益。」  

他說:「政府在這次招標使用評分制度來評審標書。質素和價格所佔比重是四成和六成,而標書是分區進行獨立評審,以決定最優方案。有關評分的標準,已詳列於招標文件內。」  

承辦商須於港島區、九龍半島、新界及離島區的圖書館、就業中心、公眾諮詢服務中心、主要文化康樂中心、社區會堂、大型公園和政府大樓等市民經常到訪的場地,安裝及營運Wi-Fi無線上網設施。  

發言人說:「該合約是建設香港成為無線城市的一個里程碑。『香港政府WiFi通』計劃結合市場上提供的Wi-Fi無線上網服務,推動無線及流動科技及應用,從而促進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的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數碼城市的地位。」  

承辦商須於二○○八年六月完成於120個場地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並於二○○九年六月前於其餘230個場地提供有關設施。承辦商亦須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系統營運及管理、保安管理及求助台服務,為期五年。  發言人說:「此項外判計劃不但可讓我們利用市場上最先進及具成本效益的服務,亦有助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業和整體經濟的發展。」  

政府於今年七月就此計劃招標,涵蓋在三個地區(港島區、九龍半島,和新界及離島區)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的服務。投標者可競投提供其中一個或所有地區的服務。招標文件亦列明同一個投標者可獲批出多於一個地區的合約。  

發言人說:「根據電訊管理局的最新數據,現時本港有5,000多個Wi-Fi無線上網熱點。此計劃推出後,估計有關的熱點將於二○○九年年中增至8,000個,令香港在無線城市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香港時間18時16分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11/23/P200711230248.htm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RFID應用百花齊放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RFID) 技術已經出現了幾十年,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八達通卡,也是RFID的一種。事實上,近年RFID迅速發展及廣為大家認識,主要歸功於全球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美國國防部和世界標準機構GS1/EPCglobal等組織大力推動RFID於供應鏈管理上的應用。他們的行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無源式UHF RFID晶片的開發和標準的制訂,更使各行各業及社會大眾都開始關心及了解RFID。

但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最近發佈的資料顯示,RFID目前的主要應用仍然在門禁管理 (Access Control)、動物ID (Animal ID)、汽車防盜 (Automobile Immobilization)和電子道路收費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方面,這四項應用目前約佔整體市場的59%。 但在五年內,它們的比例預計會下降到45%左右。ABI Research更表示到2012年,RFID應用的市場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其他四項發展迅速的新興應用將會浮現:包括如電子護照,身份證等保安方案 (Security-based Solutions)、非接觸支付 (Contactless Payments)、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資產追蹤和管理 (Asset Tracking)。

而繼MasterCard和Visa之後,American Express 也開始發行內置RFID晶片的支付卡。非接觸支付應用所需解決的問題,要比消費品和零售行業面臨的問題簡單得多。而在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標準面世後,非接觸支付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長,估計到2012年,市場比例將上升近5%。

自沃爾瑪和美國國防部所掀起的2005熱潮後,RFID在零售及供應鏈管理上過去18個月的發展緩慢。不過從近期Metro及Wal-Mart所發表的聲明看來,它們RFID的計劃將繼續推進,更會推行到每件時裝及消費電子產品上。報告亦預計此類應用的比例將在未來五年上升3%。

最後,RFID亦會在資產追蹤和管理上大放異彩,當中包括製造(例如零部件及工具追蹤)、保健(醫療設備,人員和病人追蹤),運輸/物流(可重復使用的運輸器材),以及企業的IT管理(電腦設備)。


圖:「供應鏈創科中心」展示出各種世界級的RFID應用方案

而香港在RFID方面的發展,除了八達通之外,其他領域上的應用及研究亦在默默發展中。記得在2004年電訊管理局的一個會議上,筆者代表香港無線科技商會 (WTIA) ,香港零售科技商會 (RTIA) 及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要求政府批出UHF段的頻譜給RFID使用,以佩合當時Wal-mart對本港供應商的要求及世界標準的發展。

這幾年來,在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監林潔貽女士及孫國江總工程師的出色領導下,香港的RFID及EPC (產品電子代碼)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除了成功協助本港在內地廠商解決Wal-mart 及Metro等的RFID技術要求外,協會藉著豐富的經驗及領先的技術,成功走出香港,發展成華南地區RFID/EPC的主要技術支援及顧問服務機構。成功例子包括在2006年推出EISP 業界支援計劃,為香港及南中國的企業提供財政、技術及支援服務。EISP計劃可提升泛珠三角作為全球生產基地的地位,更加強協助香港作為物流及資訊中心的角色。協會亦於今年與香港科技園合作成立供應鏈創科中心;它是目前亞洲最全面的供應鏈科技中心,展示結集世界各地最先進的RFID /EPC應用於生產、物流及零售業之解決方案。中心的成立有助推動知識的轉移,並讓業界體會供應鏈標準化、科技和基礎設施開發所帶來的業務增值。協會更於本年6月與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簽訂「粵港RFID產業合作」 備忘錄,推動及加快粵港兩地 RFID的産業發展進程與合作,希望使佛山發展成中國重要的RFID産業基地,提升珠三角洲的國際競爭力。

可見RFID的發展無論在香港或世界都沒有停下來,反而更成熟及多元化。正如AMR Research知名分析員John Fontanella說:“人人期待著RFID爆發時代的來臨,期待著RFID應用廣泛增加,但是這是需要時間的。”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15日 第104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上網投資,提防被Hack來做市!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加上近年股市興旺,銀行亦希望透過鼓勵使用自動化銀行服務減省成本,故此亦越來越多投資者改用「網上証券户口」直接落盤。 但不幸的是,部份網上銀行服務因使用量超乎預期,導至服務多次出現數小時的癱瘓,而使用者亦有可能因此而蒙受損失。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罪犯已發展至利用被盜取的網上証券戶口做市圖利。



早前報導有外籍男子串謀海外犯罪集團,盜用其他銀行及證券行客戶的網上戶口,大手買賣快將到期的「末日輪」,藉以將輪價推高,再沽出自己較早前低價買入的「窩輪」圖利,短短幾天就賺取六十多萬;而被盜用戶口者,卻在不知情下購入大量不值錢的「窩輪」,共損失逾三百多萬。

其實早在2005年中,金管局為進一步加強網上銀行交易的保安管控,已要求提供「高風險零售網上銀行交易」的銀行實施「雙重認證」方法。「雙重認證」是指採用兩種不同元素來核實用戶身分。第一重是您已知的資料認證,例如用戶名和密碼;而第二重是指由您擁有的工具之認證,例如身份證內的電子證書、由保安顯示器發出只用一次的密碼、或通過手機短訊發出只用一次的密碼。所謂「高風險的零售網上銀行交易」,主要是指轉賬至非指定的第三者户口。但只有部份銀行在處理網上証券交易上,歸類於高風險零售網上銀行交易。皆因此類交易表面看來只會於同一户口將資金轉到其他形式的資產,而並不會轉到第三者户口。但被盜用的戶口,雖然因保安限制不能在網上轉帳,仍可用作購買股票,罪犯因而有機可乘。看來金管局和銀行是少虧了罪犯的智慧。筆者應為金管局應盡快把「雙重認證」的要求擴展至網上證券買賣,以堵塞漏洞。

但户口被盜同時是網絡保安的問題。資料外洩,直接危害到每一個人。除銀行户口外,電郵帳號、密碼、生日、甚至身分證號碼,都有可能被非法取得,成為罪犯在黑市中待價而沽的商品、或他們在網上犯罪的工具。

面對「雙重認證」的缺失及資料外洩的問題,個人還是有自保的方法。 香港專業資訊保安協會﹝PISA﹞會長何志強﹝Alan Ho﹞建議,網上個人密碼要經常更換。而且不要一套户口密碼走遍天下網絡,應該以風險程度分成二至三組。例如到處去網站瀏覽註冊的用一組;讀取重要電郵或進行拍賣、購物等電子商務的用第二組;直接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則用第三組。 除此之外,更要加強電腦本身的安全設定,例如安裝個人防火牆、防病毒及防間諜軟件等,以免電腦受Hacker入侵。此外,在網吧或其他公用的電腦上,亦不要登入網上銀行或証券户口。在使用Wi-Fi無線網絡時,亦要多加留意如WEP/WPA等保安的設定。

使用網上銀行或証券服務固然方便快捷,但大家亦需在網絡保安上多花的點心思和時間,才不會因得了便利、丟了資料與安全。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8日 第103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Google 的成功在於長尾市塲的開拓

Google最近公佈,第3季期內營業額增57%至42.3億美元,純利急增46%至10.7億美元 ,每股盈利3.38美元,扣除特殊支出,每股盈利3.9美元;Google股價己突破650美元大關,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甚至表示,Google股價不久後將突破700美元大關。能獲得如此佳績,一般評論認為與Google能大幅擴大市佔率及有效控制成本有關。



受惠於全球互聯網人口的持續增加及電腦業的低價革命,Google的核心網路搜尋事業得以迅速發展。 根據互聯網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的最新數字,在全球約7億多名網民中,他們於8月份內透過搜尋引擎一共進行了610億次資料搜尋,當中有370億次使用Google的服務﹝包括約310億次Google搜尋引擎 及50億次Youtube﹞,佔總搜尋次數約六成。Yahoo!排名第二,但只有85億次,比Google少了逾4倍。藉著突破性的PageRank技術及集中的競爭策略,現時Google在搜尋引擎市場己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

但Google搜尋引擎的服防務是免費的,其商業模式主要是廣告收入。但它不是一般的廣告媒體,正如它的執行長Dr. Eric Schmidt 所說,Google是一間服務長尾的公司。長尾理論( The Long Tail )的作者Chris Anderson提出與傳統80/20 法則相反觀點,認為如何將傳統產業照顧不到的百分之八十市場集合起來,變成一個大市場,是一個重要策略思考方向。Google成功的地方就是發掘出一個潛力龐大的網上廣告長尾市塲,並成功發展出一套適合長尾市場使用的全新廣告及媒體配對系统。

Google是透過Adwords與Adsense,將廣告客户的長尾部份與媒體內容的長尾部份結合,建立起兩者的雙贏關係。Adwords的門檻很低,任何小型企業或個人都可以輕鬆地賣廣告。而透過加入Adsense計劃,任何從未有廣告刊登過的小型網上媒體或博客,都變得有分亨廣告利潤的機會。而藉著自由參加的開放性及自然淘汰的機制,使得更有效地吸引更多人加入媒體創作及培育出個中翹楚。

現時Google的收入約有六成半來自搜尋引擎本站上的廣告,其餘三成半是來自外部媒體 / 網站透過加入Google AdSense 計劃帶來的廣告貢獻。以此觀之,即使是透過Adsense 所串起來的其他長尾,其營收也沒有超過Google本站,是否表示長尾理論站不住腳? 筆者認為長尾理論只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它重要的地方不是數字上的比例,而是喚起大家透過科技開拓實體世界幾百年來所忽視的長尾市場。況且就算Google本站的27.3億美元收入,亦是因為成功開拓廣告客户長尾市塲的功勞。 而合作媒體透過AdSense 所作的14.5億美元貢獻,成績也相當驚人。而Google亦積極發展除網站外的廣告配送平台,除在上月將AdSense廣告推展至手機版本(Adsense for Mobile) 外 ,它亦推出結合了 YouTube 和 AdSense的新廣告服務 Video Units,讓廣告與影片結合,把媒體的整合能力發展至視訊市場,使其以天價收購的YouTube潜在價值得以發揮。而隨著以上多種突破性發展而使其業務平台得以更多樣化及更具競爭力外,其他合作媒體對Google收益得重要性亦必日益增加。而Google的舉動亦必加速其他競爭者的加入,使整體數碼媒體廣告的長尾市場亦得以迅速拓展。

現時AdSense不只是長尾理論在廣告界的實現,可能也算是全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最有商業效益的「Web 2.0現象」,Google真不愧為現今互聯網的一哥。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在中國的B2B領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但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否成功,長尾市場的開拓與配對,相信是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1日 第102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零售業」也是高科技行業?

零售業雜誌STORES Magazine在「2007全球零售研究報告」公佈2005年全球前250大零售商總銷售額高達三萬億美元,但平均淨收入只有3%。整體市場在缺乏高成長動能下,新投入品牌與通路 ﹝Channel)﹞有增無減,競爭密度上升,傳統超商、百貨、量販店都將面臨重大挑戰。


圖1: 「Future Store 」概念是未來零售科技應用的發展藍圖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成功的零售商都高度利用資訊科技,以求有效地控制產品銷售、存貨及供應鏈管理, 改善營運效率, 提升服務質素,加強競爭力。在顧客管理方面,運用Business Intelligence、POS、CRM等相關技術,更能了解消費者需要,從而制定更準確的的市場目標及行銷策略。根據Gartner零售業應用科技趨勢報告,RFID、Kiosks、Self-Checkout、Electronic Shelf Labels、Contactless Payments等新科技乃是未來10年最具應用潛力之技術,而預計零售商投入應用科技的支出將會持續增長。 良好的科技應用,在全球零售業上,己經由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s﹞的原素逐漸地成為競爭必需品﹝Competitive Necessity﹞。像自1990年以求,一直位居全球零售業一哥的Wal-Mart都是「靠定位立足,靠資訊科技茁壯」,由此可見科技應用對零售業的重要性。

零售管理學大師Michael Levy更於新版的「零售管理」一書中提出「Retailing is a High Tech Industry」。除了零售商有賴資訊科技應用以保持競爭力外等上述因素外,電腦普及與互聯綱基礎建設日臻成熟,網上零售將成為未來零售業主流,也將使得零售業者紛紛走向虛擬和實體「click and brick」通路互用之多通路零售(multi-channel retailing)發展。

有研究指出,有四成以上的零售商提供三種以上的銷售通路供消費者選擇,且有1/4業者已將多種銷售通路整合至系統中。另外,超過六成以上的消費者認為使用多通路零售將有助於買賣雙方的交易,顯然只使用單一銷售通路的業者將逐漸減少,多通路銷售將是零售業未來無可避免的趨勢。

為串連整合各通路,零售商將投資更多跨通路資訊科技應用。除了維持各通路服務之一致性外,現階段更要的是如何提供消費者於跨通路間所能獲得的資訊及服務的互通性。 例如,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訂購一項產品,然後走到實體通路取貨;或是在網上搜尋產品資訊,再到實體通路購買產品;甚或在實體商店看到實際商品,然後在網上購買。 筆者相信在商店中設置Wi-Fi上網設備,讓消費者可以在商店以手機或掌上電腦取得在家中搜尋的資料,是有效及便捷的方法。

隨著寬頻普及率日增以及YouTube等「網上短片」的流行,「網上短片」也因會影响消費者購買決策,而逐漸成為網上購物網站的重要內容。因此有零售商開始利用網上影片,在互聯綱上提供消費者如同在店內購物的體驗,例如Best Buy就請店員錄製短片,放在網站上,提供消費者建議、協助消費者做購買決策並解釋較為複雜的使用方式等。

而由於行動電話普及率的提高,零售商已開始加入行動上網這個新興通路的發展趨勢,尤其是透過手機取代傳统的會員卡、發送折價券、加強產品資訊、提高顧客忠誠度等。


圖2: 零售科技商會在ICT Expo展視「Future Shop 」的概念

由此可見,被我們視為傳统行業的零售業,早已是高科技應用的戰場。香港的業界若然要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繼續生存及發展,良好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應用,是成功而最重要因素之一。不獨零售業如此,其他如金融,物流,旅遊以至香港的競爭及持續發展,科技應用也是不容或缺的要素,但願香港政府能早日正視它的重要性,及早制定一個長遠而宏觀的行業科技應用政策。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0月25日 第101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0月30日星期二

「第四類屏幕」為影視娛樂業帶來藍海新世界


流動電話隨著功能的提升及網絡的流通,已瞬間發展成為個人化的屏幕,用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影片為他們帶來的樂趣。但現時大部分以電影電視為播映媒體的影片於較細小的流動屏幕上觀看會令其失真。 而由於流動電話在全球擁有龐大的市塲,單單香港的流動電話用戶數目,就超過九百萬,故這類繼電影,電視及電腦屏幕後被稱為「第四類屏幕」的「流動屏幕」,亦成為資訊及通訊科技界、電影及電視娛樂界的新焦點。

以本港近二三十年在影視娛樂事業的輝煌成績,加上優秀的從業員及回歸十年來通訊科技的優良基建,實在俱備良好的條件及資源打進這新興的小螢幕,大故事的市場。這類製作的成本不高,入行門檻低,較易吸引有創意有才華的新一代加入。而戰場亦由傳統的電影院及電視轉到個人的流動電話,發行變得更直接更迅速更廣泛。加上科技的配合,使到它能結合影視,漫畫及電玩的優點於一身,更俱互動及隨時隨地可用的特點,更能合適年輕一代的閱觀模式。這種俱「科技、媒體和內容的滙聚」的創意產業,相信能為業界帶來新的藍海世界。

有見及此,由「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及「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資助下合力主辦「第一屆香港流動影片節」(The 1st Hong Kong Mobile Film Festival),目的除向各界展示流動影片的能力和潛力,更希望提升大眾利用流動電話觀看流動影片的興趣。

大會為隆重其事,特別於10月3日下午假奧海城二期舉行「第一屆香港流動影片節」啟動禮,為餘下的活動正式揭開序幕。活動當日,主辦單位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趙志洋先生、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副總裁李錫勳博士以及資助單位之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通訊及科技科)蕭如彬先生,先後上台致辭。

圖1: 各位嘉賓進行一個簡單而隆重的啟動禮儀式,一同見證「第一屆流動影片節」的誕生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趙志洋先生提出「第一屆香港流動影片節」旨在將流動影片內容推廣至普羅大眾。活動一方面提供流動影片的拍攝技術和知識與有興趣人士,從而鼓勵他們製作更多不同類型的流動影片內容;另一方面,市民能於手提電話的屏幕上觀看這些作品,令大眾能體驗流動影片「小屏幕,大故事」 的優越性。活動更得到以亞太區同類活動「Portable Film Festival」 成為國際夥伴,令我們的活動及產業可推廣至海外。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副總裁李錫勳博士說到,生產力促進局積極推動香港的無線科技和數碼娛樂行業的發展,在技術等各方面提供支援、與他們一起面對挑戰。「第一屆香港流動影片節」的目的是希望與有關的專業人士和公眾一起探討流動影片在製作上需要留意的地方和技術上特殊之處,同時帶動公眾參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蕭如彬先生在致開幕詞時指出,流動電話的高滲透率和電影業成熟的發展為香港提供最有利的條件發展流動數碼娛樂,為通訊和娛樂匯流發展開拓一個蓬勃市場。


圖2: 名導演葉念琛先生及鄭融小姐亦先後於台上親述其對「第四類屏幕」觀賞影片的看法,及分享其拍攝短片製作技巧及心得,為有意於此行業發展的人仕教路

第一屆香港流動影片節活動時間表:

如欲進一步了解「第一屆香港流動影片節」,請瀏覽以下的網址:
大會網站 :http://www.mobilefilm.hk/
大會手機網站:http://wap.mobilefilm.hk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0月18日 第100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0月22日星期一

網民亞太區最多,搜尋器Google是一哥

Comscore進行了一項全球搜尋器 (Search Enginee) 及使用者的調查,全球有超過7億5000萬名網民,當中亞太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及印度﹞共2.58億人,佔全球首位。他們在八月份一個月內共進行了203億次網上搜尋,佔總用量三分之一。以人數計算,歐洲及北美居第二及第三位,分別有2.10億及2.06億人使用。



EditGrid Spreadsheet by user/kencept.


調查報告亦表示,在此7億多名網民中,他們在8月內透過搜尋器一共進行了610億次資料搜尋,當中有370億次使用Google的服務﹝包括310億次Google搜尋器 + 50億次Youtube﹞,佔總搜尋次數約六成。Yahoo!排名第二,但只有85億次,比Google少了逾4倍。排名第三的,刖是中國的百度﹝Baidu﹞,有32億多次。 可見現在的搜尋器服務市場,Google已是一個獨大。



資料來源: comScore, Inc. (NASDAQ: SCOR)
http://www.comscore.com/press/release.asp?press=1802

2007年10月18日星期四

WiFi 新聞:澳門旅遊塔實測!賭城 Wi-Fi 保安大考核

近年香港 Wi-Fi 基建急速發展,網絡供應商不斷增設 AP(Access Point) 無線區域網絡接入點;特區政府亦大力推動,本港離 Wi-Fi 城市的路看似不遠。但跟香港一海之隔,佔地比香港細 40 倍的澳門,主力發展賭業之餘,其 Wi-Fi 應用情況又是怎樣呢?有見及此,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及專業資訊保安協會(PISA)聯合澳門創新科技中心 (MANETIC) 及澳門電子商務協會 (eCAM) 在澳門進行了首次 Wi-Fi 保安普查 (War Driving);期間,e-zone記者作全程貼身追擊。

詳見今期 e-ZONE (Issue 479 18.10.2007) :PC Cover Story p.34 - 36

測試日期:2007年9月15日

- 澳門首次 Wi-Fi 普查
- 了解 Wi-Fi 安全程度


- 參與團體簡介


- Wi-Fi 普查結杲
- 港.澳 Wi-Fi 數據比對


註:WTIA乃是次活動舉辦機構之一,承蒙 e-ZONE允許轉載上述文章,其他人仕,未經允許,請勿盜連。

八達通的發展與機遇 (下) : NFC的商機

上期談及八達通因被發現增值服務多年出現錯誤,社會上有要求打破壟斷的聲音,希望將其支付平台的管理與儲值卡的發行兩者分開,以加强監察。但其實在危機的背後,開放平台及標準的做法,亦未嘗不是一個進取及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


圖1: 要將手機變為電子錢包,只需擁有一部內置NFC功能的手機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標準的出現,為八達通與世界其他非接觸式智能卡的融合亮起了柱光。開放的標準,更意味著它可打破現在單一晶片及技術供應商的困局,使到卡及讀寫器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價格,而整個平台亦更俱競爭力,更有利其保持作為單一共用支付平台的發展。

而NFC晶片更可用於手機、個人數碼助理、相機、手錶等個人電子產品上,作為此等電子產品間的溝通裝置。當中以NFC結合手機之後的相關應用影響最大。NFC手機與SIM卡整合,讓手機擁有如八達通的小額付費功能,並同時可以兼容如MasterCard Paypass及VISA Wave等多張「非接觸式感應信用卡」,到時以一部手機就可搭地鐵、巴士,刷卡,還能當作電子錢包,可說是一機傍身,世界通行。而嶄新的流動支付模式將帶給消費者極大的方便,它可以隨時、隨處快速選擇新的支付模式,藉由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載,消費者更能簡易、便利地使用多元化的各種服務。而NFC手機將會內建密鑰增加安全性,也可以設定讓每一筆交易都必須經過使用者以密碼或其他生物特徵確認,在系統支援下也能記錄每筆交易資訊。而用家亦可隨時於手機上覆查每次增值或交易的記錄,相信可以大大提高使用信心及減少出錯及隱瞞的可能性。

除創造行動交易功能以外,NFC手機更俱其他創意的功能。它更可讀取內建感應線圈的海報,提供的e-coupon優惠資訊的下載。NFC手機更可交換名片,就像現在藍牙手機交換資訊一樣,除可交換電影門劵外,若與八達通結合,2支NFC手機可對傳卡內儲值金額。若是主要路標也佈有內建感應線圈的標籤,手機就能接收道路、旅遊、環境、消費與公共服務等相關資訊,使NFC的應用更加多元化。

電訊市場競爭激烈,利用手機的加值服務應用已是趨勢。NFC手機的出現,為電訊業帶來無限商機。若能結合金融及發卡等產業擁有的客戶優勢及豐富資源,推出真正結合行動通信網路與金融消費的商用化便捷服務,將可整合帶動電信加值服務的升級,發展出符合大眾需求的行動消費模式,並引進更多電訊商直接或間接地進入發卡市場。最重要的是整個市場範模將更加大,更加國際化,相信不獨這個關鍵的零售支付系統及電訊商受惠,香港作為世界金融,電訊及旅遊領導城市的地位,亦會更為肯定。

雖然目前內嵌NFC的手機數目有限,但全球參與NFC標準計劃的大型公司有萬事達、VISA、Nokia 、Motorola、Samsung、微軟、Sony、Panasonic等。據業內分析,預期2011年全球有達5億部具NFC晶片手機流通。


圖2: 由香港NFC聯盟舉辦的首次NFC Conference 在4月於ICT Expo 召開

我們週邊的城市如台北,星加坡、上海等都已為NFC行動交易技術作出部署和測試,香港在這方面因歷史因素,缺乏競爭而慢於同鄰。希望有關公司能把握NFC的機會,轉危為機,為公司自已,為大眾,為香港作出必要及正確的改革。

其他有關NFC新聞報導
-財經透視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0月11日 第99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

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第一界澳門無線網絡環境調查發佈會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聯同澳門創新科技中心(MANETIC),香港專業資訊保安協會(PISA)、及澳門電子商務協會(eCAM)合力完成了澳門首次無線網絡環境審計調查。同類型的調查在海外國家會被例行性地執行,英文統稱為Wardriving。調查範圍包括由公眾地方檢測無線網絡的收發點並記錄其估計位置。



數據蒐集在9月15日進行,並於10月12日將蒐集到的數據將向公眾彙報。舉辦是次活動及發佈會,是為了讓公眾及其他有興趣人士了解澳門現時無線網絡的環境。

作為澳門第一次的同類型調查,除了於本地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外,所獲得的數據亦可與其他地區作比較。在蒐集到的數據中發現到很多有用的資料,但總括而言,使用無線網絡已被澳門社會認可為一個更有利增進電腦網絡整體作業的途徑。

調查發現,平均三位使用無線網絡的用戶當中,便有二位使用最基本及便捷類型的Wi-Fi無線網絡保安設定。而使用上述保安設定的用戶,平均八位用戶中只有一位使用加密性能較好的WPA/WPA2的設定,其餘的只使用較舊的WEP設定。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平均三位無線網絡用戶當中,仍然有一位沒有使用Wi-Fi設備的保安設定,因此公眾很有可能會不自知地被侵入未配置好的無線網絡收發點。雖然有指Wi-Fi設備的保安設定並不是惟一保障私人網絡的方法,但無可置疑的是,它現時仍是最簡單及可收到最大的無線網絡保安效果的方法。

報告在用戶對於使用更佳的無線網絡裝置方面的意見調查上,發現百分之八十九的用戶偏向使用較快速的802.11g的裝置。但當大量用戶使用相同的無線網絡頻道時,上述的速度可能會受到干擾而減速。事實上,無線網絡裝置有十四個頻道供用戶選擇,但我們發現有百分之八十三的用戶最常選用其中的三個頻道。

總括而言,是次調查的結果有助提高公眾對於使用無線網絡裝置的警覺性。能夠確定的是,澳門整體的無線網絡保安不低,但尚有改善之處,其中更應提醒無線網絡使用者改用安全性較高的WPA/ WPA2設定。我們預期明年再進行有關同類型的調查,將可檢視澳門無線網絡的提升情況,這將更有利澳門無線網絡系統更趨完善。




其他有關是次活動新聞報導,請瀏覽 :

澳廣視 澳門電視台
-電視新聞 [日期:2007-10-12 20:23 ]


http://www.tdm.com.mo/news/tvnews.php?id=34647

e-ZONE 479 期 2007年10月18日
-澳門旅遊塔實測!賭城Wi-Fi保安大考核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27日
-Wi Fi 無線網絡保安,「港澳」日見重要
http://kencept.blogspot.com/2007/10/wi-fi.html

澳門戶外無線網絡測試調查
http://kencept.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15.html

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

WiFi 新聞:香 港 公 共 Wi-Fi 服 務 處 於 世 界 領 先 地 位

新 聞 稿

香 港 公 共 Wi-Fi 服 務 處 於 世 界 領 先 地 位

根 據 電 訊 管 理 局 ( 電 訊 局 ) 今 天 ( 二 零 零 七 年 十 月 十 二 日 ) 公 布 的 最 新 統 計 資 料 , 全 港 共 有 超 過 5,000 個 分 佈 於 約 3,000 個 不 同 地 點 的 Wi-Fi 熱 點 , 在 提 供 公 共 Wi-Fi 服 務 上 , 處 於 世 界 領 先 地 位 。

電 訊 局 發 言 人 表 示 : 「 我 們 對 公 共 Wi-Fi 服 務 鋪 網 如 此 迅 速 和 廣 泛 感 到 欣 慰 。 有 別 於 其 他 城 市 透 過 政 府 資 助 或 輔 助 形 式 提 供 公 共 Wi-Fi 服 務 , 香 港 的 有 關 服 務 全 屬 商 營 性 質 , 這 再 次 引 證 我 們 的 市 場 主 導 政 策 行 之 有 效 。 我 們 期 望 營 辦 商 會 繼 續 發 展 和 推 出 各 項 新 服 務 , 以 進 一 步 推 動 香 港 發 展 成 為 無 線 城 市 。 」

電 訊 局 將 於 官 方 網 站 定 期 公 布 本 港 公 共 Wi-Fi 熱 點 數 目 和 有 關 地 點 的 最 新 統 計 資 料 , 讓 公 眾 能 夠 掌 握 本 港 Wi-Fi 服 務 的 最 新 發 展 和 覆 蓋 情 況 。

發 言 人 續 稱 : 「 由 於 公 共 Wi-Fi 服 務 營 辦 商 正 在 全 港 擴 展 公 共 Wi-Fi 服 務 , 及 政 府 承 諾 於 未 來 兩 年 內 在 約 350 處 政 府 物 業 提 供 Wi-Fi 服 務 , 公 眾 日 漸 關 注 到 射 頻 輻 射 安 全 問 題 。 即 使 Wi-Fi 器 材 所 發 射 的 射 頻 輻 射 水 平 極 低 , 電 訊 局 亦 主 動 地 於 今 年 七 月 至 九 月 間 進 行 了 全 港 首 次Wi-Fi 熱 點 射 頻 輻 射 的 量 度 調 查 。 」

電 訊 局 採 用 國 際 非 電 離 輻 射 防 護 委 員 會 於 一 九 九 八 年 就 射 頻 輻 射 暴 露 安 全 限 值 公 布 的 指 引 ( 「 ICNIRP 指 引 」 ) , 作 為 保 護 工 作 人 員 和 公 眾 免 受 非 電 離 輻 射 危 害 的 安 全 措 施 。 有 關 指 引 包 括 在 工 作 守 則 之 內 , 以 供 業 界 遵 循 。 根 據 電 訊 局 的 測 量 結 果 , 裝 設 於 多 個 公 共 地 方 的 Wi-Fi 熱 點 的 射 頻 輻 射 水 平 遠 低 於 ICNIRP 指 引 所 建 議 的 射 頻 暴 露 限 值 , 該 些 地 點 包 括 便 利 店 、 咖 啡 店 、 商 場 、 機 場 、 地 下 鐵 路 和 九 廣 鐵 路 車 站 等 。 根 據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的 資 料 , 至 今 未 有 任 何 充 分 科 學 證 據 證 實 無 線 網 絡 所 發 出 的 微 弱 射 頻 訊 號 會 對 健 康 造 成 不 良 影 響 。

發 言 人 說 : 「 若 有 需 要 , 電 訊 局 會 繼 續 在 各 Wi-Fi 熱 點 進 行 同 類 量 度 。 」

此 外 , 公 眾 也 日 漸 關 注 經 Wi-Fi 網 絡 傳 遞 資 訊 的 保 安 問 題 。 為 解 決 此 問 題 , 電 訊 局 今 天 亦 公 布 一 套 保 安 指 引 予 公 共 Wi-Fi 服 務 營 辦 商 遵 守 。 該 指 引 是 由 電 訊 局 、 業 界 和 有 關 專 業 團 體 共 同 制 訂 的 。

發 言 人 強 調 : 「 保 安 措 施 成 功 與 否 , 有 賴 用 戶 的 安 全 意 識 和 參 與 。 」 電 訊 局 將 與 政 府 資 訊 科 技 總 監 辦 公 室 及 業 界 進 行 協 調 , 推 動 用 戶 對 相 關 問 題 的 認 知 , 以 及 教 育 他 們 如 何 妥 善 使 用 公 共 Wi-Fi 服 務 , 以 確 保 資 訊 在 網 絡 傳 遞 時 的 安 全 。

上 述 各 相 關 資 料 及 文 件 , 包 括 射 頻 輻 射 量 度 報 告 、 公 共 Wi-Fi 服 務 保 安 指 引 和 Wi-Fi 熱 點 統 計 資 料 , 可 分 別 於 下 列 超 連 結 下 載 :

香 港 公 共 Wi-Fi 裝 置 射 頻 輻 射 測 量 ( 只 提 供 英 文 版 本 )
行 政 摘 要
公 共 Wi-Fi 服 務 設 計、實 施、管 理 及 運 作 的 保 安 指 引 ( 只 提 供 英 文 版 本 )
Wi-Fi 熱 點 統 計 資 料

背 景

政 府 冀 盼 香 港 所 有 市 民 不 論 他 們 身 處 家 中 或 在 外 使 用 移 動 設 備 , 均 可 享 用 寬 頻 上 網 。 為 此 , 政 府 已 開 放 政 府 物 業 和 公 共 街 道 設 施 ( 例 如 電 燈 柱 及 電 話 亭 ) 予 認 可 服 務 供 應 商 , 並 只 收 取 象 徵 式 租 金 , 以 推 動 於 公 共 地 方 迅 速 提 供 具 成 本 效 益 的 Wi-Fi 服 務 。

電 訊 局 會 繼 續 推 動 包 括 公 共 Wi-Fi 服 務 的 無 線 通 訊 服 務 的 應 用 , 移 除 規 管 障 礙 , 致 力 發 展 香 港 成 為 先 進 的 無 線 城 市 。

資料來源:電 訊 管 理 局 二 零 零 七 年 十 月 十 二 日
http://www.ofta.gov.hk/zh/press_rel/2007/Oct_2007_r1.html

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

八達通的發展和機遇 (上) : 開放與標準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早前於其網上專欄《觀點》中表示,八達通卡經易辦事增值失效,可能是檢討如何發展香港電子支付系統的好時機。他指出「要着手研究和討論是否需要將支付平台的管理與儲值卡的發行兩者分開」。這是否意味著政府也為開放這個市場按綠燈?


圖1: 八達通除了應用於交通工具上之外,作為購物的媒介,亦相當普及

八達通這一個使用「非接觸式智能卡」的電子儲值卡繳費系統,是RFID類的應用,原意旨在為香港公共交通帶來一種簡單的低額付款方式。基於其股東掌控了香港大部份的公共運輸事業,因此在電子儲值卡的市場上,八達通的起步十分成功。其後更擴展至零售業務,甚至可用作核證持卡人身份,藉此進出大廈及學校等地方。

現時全港有超過1,400萬張八達通卡於市面流通,每天處理交易超過一千萬宗,每年交易額達293億元,商戶超過460個,合共有超過5萬個讀寫器。在電子儲值卡的市場上,八達通已發展至近乎專營的情況。雖然其他機構可另築平台發儲值卡,但相信利潤不多,因為現時最大的車費支付市場,已由八達通主導。加上它近年亦大力推廣易辦事以外的信用卡自動增值,兩大信用卡公司亦樂意由其主導。

儘管八達通在近期被揭發於易辦事增值服務出現錯誤,並多達一萬五千宗。但平心而論,其背後的電子支付系統仍然是全球最有效率的系統之一。況且它更是本港少有,世界知名的電子商貿成功應用案例。十年歷史的八達通,已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早前黃金十年選舉中,更被市民選為回歸十年來最重要的科技及應用第三名,足見它在市民心目中的份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KOqq6wgIvc
Youtube片段: 已十週年了,大家還記得八達通面世的廣告(1997)嗎?

但亦因為市場近乎專營,缺乏競爭,消費者未能獲得更大得益之餘,反而更付出代價;加上支付平台的管理與儲值卡的發行集於一身,沒有足夠的監察,出錯後容易被隱瞞。

筆者反對因其增值錯誤事件而一面倒否定八達通十年來的成就與貢獻,但亦不能坐視不理。要知企業能成長與突破,必然是能掌握機遇,或成功轉危為安。因此十分贊同任總的觀點,應在發卡環節引入其他競爭,但同時讓其單一共用平台繼續發展,從而發展成為本港零售支付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這樣既可改良制衡機制,防止掩飾錯誤;亦為其支付平台,引入更多的發卡與合作伙伴,從而擴大現有市場,啟發更大藍海商機;而在發卡上亦因有更大的競爭而使消費者獲得更大得益;最後更可加速其達至世界技術標準, 方便外來的商務及旅遊人仕在本港使用自身擁有的儲值卡,鞏固香港作為世界金融及旅遊城市的地位;而同時在競爭的歷練下,更能以世界級的標準走出香港,揚威海外。

但就開放平台上,亦涉及複雜的技術及標準問題需要解決。現時世界的非接觸式智能儲值卡約可分為兩大陣營。香港八達通卡,日本NTT Docomo手機、以及新加坡捷運都使用SONY 的FeliCa;而台北捷運系統、Mastercard 的PayPass、Visa 的VisaWave則使用NXP(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的MIFARE。但就算是同一陣管,亦因版本的不同而未必互通。


圖2: MasterCard的PayPass,可應用於NFC手機上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標準的出現,亦為上述互通性的問題帶來契機。它由飛利浦和Sony共同開發,是一種雙向式的RFID進階應用,同樣使用13.56MHz頻段,傳輸距離為10厘米,而數據交換速度最高可達每秒424kb(千位元)。符合ISO 18092和ECMA 340定義的標準,並相容於ISO 14443標準,也就是相容於NXP的MIFARE和Sony的FeliCa兩種技術。八達通若然要真正的開放其平台,引入更多世界級的發卡伙伴,就必先要提昇其讀寫器至NFC的標準,否則其吸引力則會打上折扣。

(未完,下期再續)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0月4日 第98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

2007年10月3日星期三

Wi Fi 無線網絡保安,「港澳」日見重要

本港首宗入侵 WiFi 無線網絡案於本年8月28日在區域法院宣判,廿五歲加納籍學生,承認在港旅遊其間,於土瓜灣一個單位內,多次以手提電腦入侵一百米外一個未加密的WiFi無線路由器,並企圖利用他人的信用卡資料,於網上購物,在區域法院被判入獄32個月。 (新聞)

從上述案例所見,WiFi無線網絡為人帶來便利之外,亦存在不足之處,倘用家的安全設定不夠完備,為“黑客”提供遠距入侵電腦的機會,甚至被利用作非法行為,禍及自己,故安全設定也非常重要。

可能讀者不禁會問,WiFi網絡是否很不安全? 其實答案很簡單,WiFi無線路由器不加密,等於大家回在家中後不關門,不上鎖。 除非我們能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大同世界,否則一切損失,後果自負 。以筆者所見,其實市面上一般出售的WiFi無線網絡設備,都提供多種網絡保護方式。問題反而是用家有否根據說明書做足最低的保安設定要求。

但亦有人質疑現在是否存在有絕强的WiFi網絡保安系統或是否有無法破解的加密方法?其實這是一個古往今來都無法得到完滿答案的問題,試想想自己家中的門鎖是否無人能破解?有曾經忘記帶大門鑰匙的人都知道一個專業的匙匠可在數分鐘內開啟一般門鎖,那為什麼我們仍安心居住呢?一來是有賴完整的司法制度及良好的治安。而同樣重要的是入侵後所附出的代價。故此一般門鎖只俱備以下特性:
-非專業人仕不能破解
-在特定時間內不能破解
-在特定代價下無法破解
-在特定代價下無人願意破解

同樣地,我們對WiFi無線網絡甚至互聯網的保密是『將安全性提高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而同樣是俱備『非專業人仕不能破解』,『在特定時間內不能破解』,『在特定代價下無法破解』及『在特定代價下無人願意破解』的四種特性。至於何謂可以接受的程度,則視乎所保護的資料的價值及現行法制而定。一般的用戶,若然做足保安設定,亦無須太過杞人憂天。

為確保香港WiFi無線網絡的安全及穩定性,以及加強公衆對戶外無線網絡使用的認知性,由2003年起,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聯同專業資訊保安協會(PISA),每年都舉行「戶外無線網絡測試調查 War Driving」活動及相關的研討會。WiFi無線網絡發展初期,用家未必着重安全設定,通過加強推廣後,近年情況有所改善,由過往三成用家使用安全設定,提升至2006年底約七成使用。

上個週末(9月16日),兩會及e-ZONE雜誌更首次聯同澳門創新科技中心及澳門電子商務協會舉行首次「澳門戶外無線網絡測試調查」活動。調研小組於上午十一時先於澳門旅遊塔空中漫步樓層進行遠距離測試及數據收集,其後分別乘車到澳門多個地區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圖1: 港澳專家於澳門旅遊塔進行首次「澳門戶外無線網絡測試調查」

作為第一次為澳門編製相關的測試調查報吿,所得的資料將成為日後改進澳門無線網絡安全性的參考。有關調查結果將於十月十二日假澳門創新科技中心硏討會內公佈,相關的專家將在是次調查所收集的數據及資料解說及討論。筆者作為是次調查港區負責人之一,亦希望通過調查,能比較港澳兩地之間的無線保安設定,並觀察澳門的無線網絡保護是否有改善的地方。

註: 活動詳情,請瀏覽筆者網誌 http://kencept.blogspot.com/


其他有關是次活動新聞報導,請瀏覽 http://kencept.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15.html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27日

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明 月 幾 時 有 ? 把 酒 問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宮 闕 , 今 夕 是 何 年 ? 我 欲 乘 風 歸 去 , 又 恐 瓊 樓 玉 宇 , 高 處 不 勝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人 間 ? 轉 朱 閣 , 低 綺 戶 , 照 無 眠 , 不 應 有 恨 , 何 事 長 向 別 時 圓 ? 人 有 悲 歡 離 合 , 月 有 陰 晴 圓 缺 , 此 事 古 難 全 。 但 願 人 長 久 , 千 里 共 嬋 娟 。 」
~ 蘇 軾 ‧ 水 調 歌 頭

有了Google後,明月、繁星、銀河天天可有。
不信,請到 http://www.google.com/moon/ 真接登錄月球

也可到 http://earth.google.com/sky/skyedu.html 了解如何從 新版本的Google Earth 天際功能中探索夜空。

Google不獨翻動世界,現在進一步翻動月球及夜空!

~寫於2007年中秋夜

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 - 黃金十年選舉」

一同見證香港回歸10週年


香港能夠成為亞太區內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其中必備條件之一是,香港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電訊基礎設備及最蓬勃的電訊市場。近年,隨著電訊、廣播及資訊科技走向匯流,香港在資訊及通訊科技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領域上,取得令人鼓舞的發展成就︰在這片彈丸之地內,便擁有 5 個流動網絡營辦商;此外,香港流動電話服務用戶數目,比起實際人口更多,達到 9,318,050 名;若按人口計算,流動電話服務的用戶普及率,已遠超 100%,達到 135.6%。這些數字令香港躋身全球最數碼/流動化城市的前列位置,為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無比方便。

以上的成就,皆因香港近十年,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經歷多項重大改變,當中最重要是整個市場逐漸走向開放,更多投資者參與,令香港市場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適逢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聯同電訊管理局(OFTA),以及多間本港頂尖資訊科技機構、組織及傳媒機構,攜手於6月至7月期間舉辦「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 - 黃金十年選舉」(Hong Kong Telecom & Wireless Technology Industry In Retrospect For the 1st 10 Years of HKSAR),透過公眾於互聯網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其心目中最為關注的電訊及無線科技業十大新聞,以及十大科技及應用,一同見證過去十年的全球科技發展及變遷,認識近十年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的非凡成就,以及對香港今天的成功所作出之貢獻。

是次選舉於6月27日至7月27日接受公眾投票,經已圓滿結束。早於6月初,活動籌委會誠邀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界領袖人物、大學學者及傳媒機構代表,組成候選名單評選會,以跟香港市民生活及營商環境息息相關為標準,分別在「新聞」及「科技及應用」兩組各設20個候選單位,讓公眾投票選出心目中的「10大新聞」及「10大科技及應用」。公眾可以直接登入選舉網站 http://telecom10.sina.com.hk/ 投票。

為隆重其事,9月12當日天特別假生產力促進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選舉結果,並邀得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單仲偕先生親臨主禮、電訊管理局總監黎陳芷娟女士、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趙志洋先生及一眾資訊及通訊科技界人士的撥冗出席及支持。



圖1: 「黃金十年選舉」新聞發布會上,電訊管理局、著名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之代表將聚首一堂

發布會上,筆者作為今次活動的召集人,宣布每個組別最高得票的10個候選單位,為今次選舉的「10大新聞」及「10大科技與應用」,一同見證電訊及無線科技業予港人的貢獻。藉此回顧過及展望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過去十年在香港的發展,以及業界如何裝備自己以迎接未來更嚴峻的挑戰。望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在未來十年更上一層樓。



圖2 : 10 大獲選新聞名單



圖3:10 大獲選科技及應用名單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20日

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

澳門戶外無線網絡測試調查

澳廣視 澳門電視台
-即時新聞 [2007-09-15 19:20:13]

澳門創新科技中心聯同港澳資訊科技專家,在本澳首次舉辦『澳門戶外無線網絡測試』審計調查活動。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副主席方健僑表示,希望通過調查,能比較港澳兩地之間的無線保安設定,並觀察澳門的無線網絡保護是否有改善的地方。另外,方健僑亦提醒電腦系統用家,要為自己電腦的無線網絡做好保安設定,因為黑客可以在幾公里外的地方入侵電腦。而有關調查結果將會在十月十二號的研討會內公佈。
http://www.tdm.com.mo/radio/news/index.phtml?id=76617&type=&start=0

-電視新聞 [最後更新:2007-09-15 20:16]

http://www.tdm.com.mo/index.phtml?id=46844

澳門日報
-澳門新聞
[2007-09-16 23:55:12]

戶外無線網絡測安全穩定

http://www.macau.ctm.net/modailylog/20070916/big/gb-m44.htm

Macau Tower War Driving + SkyWalk X 空中漫步X版花絮

澳門旅遊塔空中漫步樓層 War Driving + SkyWalk X 活動花絮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推行無所不在城市「u - City」計劃,刻不容緩!

上文提到,由於政府最近大力提倡WiFi使用,加上某電訊公司的推廣,在各傳媒的吹捧下,城中抑起一陣子Wi-Fi的熱潮,「Wi-Fi 是3G(或3.5G) 的殺手」,「Wi-Fi 有利數碼共融」,「Wi-Fi 城市是發展知識型城市的重要基礎建設」等陳年話題突然間又成為城中熱話。

Wi-Fi在本港的使用已有相當時間,由家居上網,學校教學,零售餐飲,你都可見到有關的應用。不過在公眾地方的使用確是不足,政府GovWiFi服務的推出及有關的Public Wi-Fi的促進政策,確可補充現有發展的不足,是值得肯定的。筆者並不反對政府的措施,但如果過份渲染Wi-Fi作為香港未來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政策, 不單對提昇國際形像沒有幫助,反給人一種落伍的感覺。這種以技術為主導的政策,一來有時間性的限制,二來亦有違反香港一向奉行市場主導、技術中立的電訊政策。

反觀日本及南韓政府,早已確定應用為主導,整合跨技術、跨產業,以發展下一世代新都市為目的之無所不在城市「u - 城市」政策。

「u - 城市」的u 是指Ubiquitous,亦即是無所不在或無間斷的意思。「u - 城市」目的是建立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合作,藉整合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以支援知識型都市的持續發展。更為國民提供高速上網的環境,並藉無所不在的網絡(ubiquitous network),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供資訊服務。籍此國民可更容易接觸、使用、創造及分享資訊與知識,使個人及企業更能充分發揮潛力,提升生活質素,促進都市的國際競爭力。日韓政府更希望計畫能強化國家作為國際技術先導者的形象,爭取成為領導區域並提供國內外世界級廠商測試平台。此類計畫中的基礎建設部份更為下一世代通訊技術打造出更大的市場;其中的包括感測運算(sensor-based computing)、無線射頻辨識(RFID)應用以及新一代結合3G/3.5G, WiFi及WiMAX(韓稱WiBro)的綜合式無線寬頻網絡。

「從上野的山城向銀座的市區發展」是東京無所不在計劃的第一階層。
這項東京都政府支持的計劃概念是透過鋪設二維條碼(QR Code)標籤,RFID及紅外線收發器,佩合GPS,Wi-Fi及其3G網絡,讓市民及遊客不論在東京室內室外,山區市區,在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的技術及網絡,隨時隨地獲得道路、旅遊、環境、消費與公共服務等相關資訊。


圖一:筆者在三月參加「東京無所不在計劃‧銀座」的體驗計劃


圖二:各人手中的小型終端裝置(UC),可顯示資訊及作語音導航


圖三:銀座街上設有不少Wi-Fi、RFID收發器及QR Code 標籤

南韓的u-Seoul,比東京無所不在計劃更具規模。它要建立一個讓民眾擁有高品質生活並富吸引力的都市,並以此提出四項推動策略。即時服務 (Real-time) 主要是提供即時的交通資訊、市民行動資訊服務、長者及幼童定位等服務;度身訂做 (Customization) 服務主要是根據旅客或民眾的個人需求提供如首爾的觀光與文化、遠距醫療、教育服務等資訊;智慧型 (Intelligent) 服務主要是提供新一代智慧型交通管理、環保監測、先進的街燈照明等服務;整合型 (Integrated) 服務主要是提供整合城市的監控及公共設施管理系統等。

首爾從2006年起推動的u-Seoul計畫,整體劃分成六大服務領域(社會福利、文化、環境、交通、產業、公共行政)及4大領導項目(u-新市鎮、u-清溪川、u-圖書館、u-TOPIS)等。

週邊的競爭者如此積極,香港的資訊科技政策,如果仍然停留在舊思維上,抱殘守缺,相信其世界級城市的地位也極受影響。其實以香港目前的發展,要做到「u - 城市」並不困難。流動通訊的基礎建設上,我們的3G/3.5G、Wi-Fi絕不比日韓落後。其他「u - 城市」原素如非接觸電子收費(如Octopus)、道路監測系統、RFID應用技術 (如Autotoll及EPC)等皆是已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更重要的我們是全球上網率及手機滲透率最高地方之一,加上良好的教育素質,能否推行「u - 城市」計劃,餘下就要看我們政府能否在資訊科技上作出如此宏觀及前瞻性的政策,並成功推動市民,商界及跨政府部門間的合作,為我們繪畫出一幅香港未來智慧型、無所不在都市的彩圖,帶領我們走到以知識及創意經濟為主導的藍海世界。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13日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遲來了的「Wi-Fi 城市」計劃?

早前,香港政府宣佈推行「政府WiFi通」(GovWiFi)服務,打算在三百五十個人流較多的政府場地提供免費Wi-Fi無線上網服務。更會以象徵式租金提供天橋和燈柱等一類公共設施,讓商業Hotspot營運商安裝無線接入點,值以促進本地Public Wi-Fi 的發展。雖是遲來的春天,但出發點總算平衡了民間,業界及營運商的訴求,算得上是德政,更引起城中一陣子的Wi-Fi熱潮。不過坦白說,Public Wi-Fi算不上新技術或服務,而世界各地亦早己推出同類服務。在了無新意下,本地部份傳媒更有以報導負面消息為主。有說Instant Message被禁止使用,有說Wi-Fi保安非常脆弱,更有說會助長利用公共地點進行非法下載或入侵等活動。

坊間更以有關服務08年才可使用,批評說本地的無線發展落後於亞太區很多國家及城市。但事實上香港的無線網絡基礎建設整體上其實是十分先進的。2004年 3G 網絡己正式在香港推出;更高速的3.5G HSDPA流動寬頻服務亦於2006年頭開通,讓客戶以高達1.8Mbps 高速數據傳輸速率,享用更快速的下載服務;現時HSDPA流動寬頻服務的數據傳輸速率已增至7.2 Mbps。可惜由於收費過高,使用人數一直不高,而大部份的應用亦只停留在話音或2.5G 上的應用。

3G如此,那一直被宣傳為解決城市數位鴻溝問題最有效的Public Wi-Fi 發展又如何呢?筆者早於2000年已卒先為城中知名商場熱點,鋪設同類網絡,以供商戶及訪客免費使用,更是當時世界首批設有PublicWi-Fi的商場,比其他亞洲城市不知早行了幾多年。隨著Wi-Fi 裝置在Notebook上日趨普及,家用Wi-Fi網絡的增加每年更以十倍計。而其他大型的Wi-Fi熱點亦很早就相繼投入服務。不過與其他城市一樣,消費者對於這項技術的實際接受率仍然偏低。雖然Wi-Fi的收費合理,但基於Wi-Fi 標準的局限性,專業人士覺得它的流動性及覆蓋率遠不及3G或3.5G;而弱勢家庭則很少有人使用無線網絡,此類民眾使用戶外Wi-Fi網絡的可能性亦很低。



圖一: 早於二零零零年,筆者 已與九倉、有線寬頻及朗訊科技合作,在海港城商場推出無線寬頻上網服務,讓商戶、市民和遊客,可享受商場無線上網的便利,投入真正數碼購物新領域。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表示,「消費性城市無線寬頻網絡(municipal wireless networks)的財務前景不明,而且如果政府及網絡建設商不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市場推廣,消費者不太可能迅速採納這項網絡連結技術」。

以政府一向奉行市場主導、技術中立的電訊政策,推出GovWiFi也事出突然,個中是基於政治考慮或是福為民開,筆者也不想深究。不過一但決定建立,Public Wi-Fi上的問題如應用足及使用率偏低等就不能坐視,否則就算投入更多資源在Wi-Fi甚至更先進的WiMAX技術上 也是淘然。就像台北市政府協助建設了號稱全球最大的戶外Wi-Fi網路,但在260萬市民當中,大約只有3萬人用過該服務。

看來特區政府及業界必須更有創意地從市場推廣及消費者教育方面著手,結合各種不同的無線科技,才能成功推動Public Wi-Fi的應用,才能使大眾及傳媒一新視聽。筆者在電盈剛推出的「網上行Everywhere」中,隱約見到一點啟示。過往3G的營運商的流動寬頻服務,不是收費過高,就是硬要推出一些自己的所謂Killer Applications 或 Contents。筆者相信無論是傳統的「寬頻上網」或是蓄勢待發的「流動寬頻」,用家最關注的是收費,速度及穩定性。它今次以接近三百元推出無限流量月費計劃,算是無線寬頻收費一大突破。而技術上自動切換於Wi-Fi、HSDPA及3G網絡之間,有下一代4G Ubiquitous 無間斷網絡的神髓。而最令人讚賞的應是它的Product Mix。若純以7.2Mbps HSDPA推出,收費應不能低至三百的水平。況且三種服務之間會構成競爭,變成自己人打自己人。而以現有的3G及Wi-Fi 輔助 HSDPA,在網絡鋪設方面可換來一點時間,在資本投入上也可按市場的反應而作出靈活安排。更可把原有3G及Wi-Fi 的使用量提昇,改善資本的回報。 從Promotion 的角度看,3 合1 的4G 無間斷技術,加上Public Wi-Fi咸魚翻生,單是Talking Points 已比純HSDPA或Wi-Fi大得多。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產品策略、市場定位與創意佩合得很好的個案。成功與否,就要看服務真正推出後的質量與穩定性。

本來今次想由特區GovWiFi的推行,帶出與日韓政府「無所不在城市u-City」計劃策略上的比較,但由於篇幅所限,只可留侍下一期與讀者探討。

(註: 如欲了解更多Wi-Fi技術及香港過往十年在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的發展成就,請瀏覽「電訊及無線科技業 - 黃金十年」網頁 http://telecom10.sina.com.hk/ )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6日

2007年9月1日星期六

從「美國發明家大賽」看香港的資訊科技獎項

06年以前,香港沒有一個统一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獎項,各個有關組織各自舉行不同的比賽。根據職業訓練局2006的報告,香港只有6萬多人從事資訊科技業,但筆者知道有關的學會或商會組織多少都有二三十個,每年各自舉行大大小小的獎項也多達十數個,可知對資源,如參賽者、評判員、贊助商等之爭奪是何等激烈。但更大的問題相信是此等比賽的認知度及認受性。不但普羅大眾不知道有這麼多的IT比賽,相信連業界都搞不清其中的分別。

不知是因為有關官員知道問題所在,又或對每年過多贊助的索求及出席太多有關活動感到吃不消,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於二零零六年主動協調業界不同的組織、專業團體和學術界,希望成立一個大型、並獲國際認同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專業獎項。 經過各方努力,第一界「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終於在二零零六年正式成立。

要稱贊政府在促成上述比賽的同時,並沒有把民間的成果据為己有。歷史比較長而有一定支持度的業界原有獎項被歸納在不同類別當中。如香港電腦學會的「訊科技卓越成就獎」變成「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電子商務大獎」,香港無線科技商會的「傑出無線科技大獎」也變成「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無線科技大獎」等。整個「2006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分別由六個業界組織負責主辦的七個不同獎項類別。由於得到業界的熱烈支持,比賽成功吸引超過三百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參賽者。 這樣的改進在減少資源的損耗,促進業界的團結,鼓勵本地從業員開發創新,提升業界在香港及國際的專業形象上都跨出了一大步。

07年的獎項在原有的基礎上作出改良。由於「互聯網」及「無線網絡」的滙流,「無線科技大獎」改為「最佳無間斷網絡獎」。另外的七個類別計有最佳商業系統、最佳數碼娛樂、最佳數碼共融、最佳創新及研究、最佳生活時尚及最佳公共服務應用。每個類別均設有一個大獎以表彰其中表現最傑出的參賽者,而最終評審委員會再從七個類別的優勝者中甄選出在該年度表現最優秀的參賽者,頒發予「全年大獎」。

雖則有了改進,但筆者覺得無論參賽人數、觀眾人數以至獎項對推動香港整體資訊科技及創意經濟的發展仍有很大改善的空間。由於政府從來對「資訊科技」及「創意經濟」的推動沒有一個持續而宏觀的政策,而獎項從一開始亦偏向滿足資訊科技界的訴求,未能以用家角度出發,容易做成觀眾基礎狹窄,民間回響不大的問題。科研從來不是香港的強項,要改進亦非短時間可以做到。但香港賴以蜚聲國際的金融、商貿,旅遊及零售業,若能佩合良好的科技應用,定能提高企業的營運效率,維持競爭力並加強產業在環球的競爭優勢。更可透過科技推動創新的商業意念,為產業「在全球一體化」的競爭下闖出一片藍海新世界。 因此今界無線科技商會首次與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 合作,在最佳「無間斷網絡獎」組別中加入全新的「數碼媒體營銷計劃」,籍此提倡數碼流動科技在各行業市場推廣上的應用。它的出發點在於表揚科技的行業應用,而不再局限於提倡技術或科技產品的研發。只有在各行業中播下資訊科技的種子,它才能使大家透過親身的使用,明白資訊科技在加强競爭力及達至創新的重要性。

但改進足夠嗎?當然不夠!看看美國廣播公司的「美國發明家大賽」,它吸引了過萬的參賽者。經評判選出最後9人,然後每人給予50000美元去發展產品及推廣計劃。再從其中選出3個最好的給公眾投票。 冠軍除可獲得100萬美元外,其產品亦會被製造及在零售商出售。數個月的比賽過程都由電視播出,當中充滿娛樂性及啟發力,吸引了無數的觀眾,雖然當中也有不少瘋狂與荒謬的想法。從參賽人數,收視率及廣告收入,都証明了它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比賽。喜歡偶像,就是美國人的夢想,透過一個創造家,發明家的真人show,使一個沉悶的比賽變成大家都追看的電視節目,使一個孤芳自賞的獎項變成一個全民參與的事項。它不獨可以由廣告收入支持一個大形的比賽活動,更可透過電視教育,使企業家冒險與創新的精神得以不知不覺地植入民間,植入下一代的心中。這些優點都不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嗎?


圖1: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設立了七個獎項類別以表揚參賽者在不同範疇的卓越成就。每個獎項由相關的業界組織負責主辦

作者: 方健僑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8月30日

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淺談「無間斷網絡」(Ubiquitous Network) 與數碼媒體營銷 (Digital Media Marketing)

十年前,香港由英國一個殖民地回歸到祖國的懷抱;十年前,互聯網世界亦剛剛崛起。 二千年經歷了「科網熱潮」後的「科網爆破」,使得大家對「互聯網」突然從無限憧憬變成無限失望。但是,互聯網並沒有就此停止發展,當科網界的大洪水汰弱留強後,當大家都對它失去興趣時,它反而得以擺脫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籍著爆破後的低價,靜靜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使我們得以超越時間及地域的阻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連結起來,分享資訊,交流意見,共同創造,進入web 2.0的網絡新紀元。近年更因流動科技的急速發展,「互聯網」及「流動通信網絡」更滙流為「無間斷網絡」,而資訊的流通,亦因而更互動及個人化。

資訊傅播的方式及渠道,也漸漸由傳統的電視、電台及各種印刷媒體轉變到無間斷的「互聯網」電子世界中。因為傳播媒體的變遷,更促使市場推廣及廣告業的生態系统醞釀翻天覆地的革命。Google由推出翻動業界的Adsense 到早前宣布以31億美元天價收購網上廣告技術公司DoubleClick, 觸動了微軟、雅虎以至傳統媒體的神經,引發起一連串的收購合併活動。各大廣告公司亦紛紛成立數碼媒體推廣部門,以捕捉這個每年數以百億美元計的市場。
香港作為世界一流的電訊中心,擁有傲視全球的資訊基建。據電訊管理局的數字,現約有1,805,607個住戶 的個人電腦經寬頻接上互聯網,普及率達73.7%。而按人口計算的流動電話服務用戶普及率更達137%,高据全球首位。 而統計處在2006年尾發表的統計調查結果,約3,770,400名十歲及以上人士在統計調查前12個月內曾透過不同媒介,包括個人電腦、手提電話及個人數碼助理,使用互聯網服務,佔上述人口的60.8%。

可惜的是,香港在網路營銷及數碼化的市場推廣投入程度,竟不及世界甚至亞洲水平,數碼媒體只佔香港整體廣告額不足3%。有見及此,我作為資訊科技界的一份子,希望喚醒各界對「數碼媒體營銷」於「傳統業務」增值至「創意工業」的重要性。因此建議香港無線科技商會 (HKWTIA) 在其2007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HK ICT Awards) 最佳「無間斷網絡獎」組別中,除原有的「流動企業應用方案」、「流動資訊娛樂」外,加入全新的「數碼媒體營銷計劃」獎項。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於二零零六年成立,目的是為香港舉辦一個大型、並獲國際認同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專業獎項。這獎項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旨在表揚及推廣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的精英、企業及機構的卓越成就和貢獻,亦同時鼓勵本地業界從業員開發創新和富創意的方案,藉此進一步提升業界在香港及國際的專業形象。


今次的「數碼媒體營銷計劃」更是香港無線科技商會首次與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 (CIM)合作舉辦的獎項。與其他獎項不同,它不是科技掛帥,而是提倡各企業界的科技應用。希望籍此表揚所有在其市場推廣計劃中﹐透過無間斷網絡,成功地運用數碼化的市場推廣技巧﹐為產品或業務帶來競爭優勢的香港公司。亦希望令不同行業人士加强了解「應用資訊科技」在市場推廣及價值革新的重要性﹐而達到推動創意經濟及資訊科技在各行各業中的發展。

比賽由即日起接受報名,截止遞交作品日期為2007年8月23日。由資訊科技界及市務專業人仕組成的評審團,將會在今年9月至11月期間進行評審,並於明年1月21日舉行頒獎典禮。參加表格及詳情可在http://www.hkwtia.org/ict2007 下載。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8月23日

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

"Tap into the Power of Mobile Marketing - REACH, RELEVANCE, AND RESULTS" - CIM March Seminar

CIM March Seminar
http://www.cimhk.org.hk/events_2007_4r.html

Speaker: Mr. Ken Fong
Topics: "Tap into the Power of Mobile Marketing - REACH, RELEVANCE, AND RESULTS"



An evening seminar on "Tap into the Power of Mobile Marketing - REACH, RELEVANCE, AND RESULTS" was held on March 29, 2007 (Thursday). The speaker was Mr. Ken Fong, Vice Chairman of Hong Kong Wireless Technology Industry Association Ltd. Mr. Fong shared useful in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n Mobile Marketing.
Mobile is a viable marketing channel today - to maximise its value you must embrace the medium. Compared to the fixed web, consumers' mobile experiences are abbreviated, transactional, personal, measurable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physical world. Mr. Fong emphasized that mobile marketing cannot work alone as a marketing tool, i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marketing campaigns.

Primary mobile mechanisms exist today:
- Messaging (e.g. sms and mms)
- Mobile browser (e.g. banner ads and mobile search)
- Applications and content (e.g. ad-sponsored ring tones, wallpapers and games)

New mobile mechanisms are:

- Physical proximity (LBS)
- Coupons and loyalty
- Location sensitivity to improve targeting

The presentation was informative and the comments received from audience were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