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明 月 幾 時 有 ? 把 酒 問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宮 闕 , 今 夕 是 何 年 ? 我 欲 乘 風 歸 去 , 又 恐 瓊 樓 玉 宇 , 高 處 不 勝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人 間 ? 轉 朱 閣 , 低 綺 戶 , 照 無 眠 , 不 應 有 恨 , 何 事 長 向 別 時 圓 ? 人 有 悲 歡 離 合 , 月 有 陰 晴 圓 缺 , 此 事 古 難 全 。 但 願 人 長 久 , 千 里 共 嬋 娟 。 」
~ 蘇 軾 ‧ 水 調 歌 頭

有了Google後,明月、繁星、銀河天天可有。
不信,請到 http://www.google.com/moon/ 真接登錄月球

也可到 http://earth.google.com/sky/skyedu.html 了解如何從 新版本的Google Earth 天際功能中探索夜空。

Google不獨翻動世界,現在進一步翻動月球及夜空!

~寫於2007年中秋夜

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 - 黃金十年選舉」

一同見證香港回歸10週年


香港能夠成為亞太區內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其中必備條件之一是,香港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電訊基礎設備及最蓬勃的電訊市場。近年,隨著電訊、廣播及資訊科技走向匯流,香港在資訊及通訊科技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領域上,取得令人鼓舞的發展成就︰在這片彈丸之地內,便擁有 5 個流動網絡營辦商;此外,香港流動電話服務用戶數目,比起實際人口更多,達到 9,318,050 名;若按人口計算,流動電話服務的用戶普及率,已遠超 100%,達到 135.6%。這些數字令香港躋身全球最數碼/流動化城市的前列位置,為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無比方便。

以上的成就,皆因香港近十年,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經歷多項重大改變,當中最重要是整個市場逐漸走向開放,更多投資者參與,令香港市場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適逢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聯同電訊管理局(OFTA),以及多間本港頂尖資訊科技機構、組織及傳媒機構,攜手於6月至7月期間舉辦「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 - 黃金十年選舉」(Hong Kong Telecom & Wireless Technology Industry In Retrospect For the 1st 10 Years of HKSAR),透過公眾於互聯網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其心目中最為關注的電訊及無線科技業十大新聞,以及十大科技及應用,一同見證過去十年的全球科技發展及變遷,認識近十年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的非凡成就,以及對香港今天的成功所作出之貢獻。

是次選舉於6月27日至7月27日接受公眾投票,經已圓滿結束。早於6月初,活動籌委會誠邀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界領袖人物、大學學者及傳媒機構代表,組成候選名單評選會,以跟香港市民生活及營商環境息息相關為標準,分別在「新聞」及「科技及應用」兩組各設20個候選單位,讓公眾投票選出心目中的「10大新聞」及「10大科技及應用」。公眾可以直接登入選舉網站 http://telecom10.sina.com.hk/ 投票。

為隆重其事,9月12當日天特別假生產力促進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選舉結果,並邀得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單仲偕先生親臨主禮、電訊管理局總監黎陳芷娟女士、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趙志洋先生及一眾資訊及通訊科技界人士的撥冗出席及支持。



圖1: 「黃金十年選舉」新聞發布會上,電訊管理局、著名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之代表將聚首一堂

發布會上,筆者作為今次活動的召集人,宣布每個組別最高得票的10個候選單位,為今次選舉的「10大新聞」及「10大科技與應用」,一同見證電訊及無線科技業予港人的貢獻。藉此回顧過及展望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過去十年在香港的發展,以及業界如何裝備自己以迎接未來更嚴峻的挑戰。望香港電訊及無線科技業在未來十年更上一層樓。



圖2 : 10 大獲選新聞名單



圖3:10 大獲選科技及應用名單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20日

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

澳門戶外無線網絡測試調查

澳廣視 澳門電視台
-即時新聞 [2007-09-15 19:20:13]

澳門創新科技中心聯同港澳資訊科技專家,在本澳首次舉辦『澳門戶外無線網絡測試』審計調查活動。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副主席方健僑表示,希望通過調查,能比較港澳兩地之間的無線保安設定,並觀察澳門的無線網絡保護是否有改善的地方。另外,方健僑亦提醒電腦系統用家,要為自己電腦的無線網絡做好保安設定,因為黑客可以在幾公里外的地方入侵電腦。而有關調查結果將會在十月十二號的研討會內公佈。
http://www.tdm.com.mo/radio/news/index.phtml?id=76617&type=&start=0

-電視新聞 [最後更新:2007-09-15 20:16]

http://www.tdm.com.mo/index.phtml?id=46844

澳門日報
-澳門新聞
[2007-09-16 23:55:12]

戶外無線網絡測安全穩定

http://www.macau.ctm.net/modailylog/20070916/big/gb-m44.htm

Macau Tower War Driving + SkyWalk X 空中漫步X版花絮

澳門旅遊塔空中漫步樓層 War Driving + SkyWalk X 活動花絮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推行無所不在城市「u - City」計劃,刻不容緩!

上文提到,由於政府最近大力提倡WiFi使用,加上某電訊公司的推廣,在各傳媒的吹捧下,城中抑起一陣子Wi-Fi的熱潮,「Wi-Fi 是3G(或3.5G) 的殺手」,「Wi-Fi 有利數碼共融」,「Wi-Fi 城市是發展知識型城市的重要基礎建設」等陳年話題突然間又成為城中熱話。

Wi-Fi在本港的使用已有相當時間,由家居上網,學校教學,零售餐飲,你都可見到有關的應用。不過在公眾地方的使用確是不足,政府GovWiFi服務的推出及有關的Public Wi-Fi的促進政策,確可補充現有發展的不足,是值得肯定的。筆者並不反對政府的措施,但如果過份渲染Wi-Fi作為香港未來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政策, 不單對提昇國際形像沒有幫助,反給人一種落伍的感覺。這種以技術為主導的政策,一來有時間性的限制,二來亦有違反香港一向奉行市場主導、技術中立的電訊政策。

反觀日本及南韓政府,早已確定應用為主導,整合跨技術、跨產業,以發展下一世代新都市為目的之無所不在城市「u - 城市」政策。

「u - 城市」的u 是指Ubiquitous,亦即是無所不在或無間斷的意思。「u - 城市」目的是建立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合作,藉整合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以支援知識型都市的持續發展。更為國民提供高速上網的環境,並藉無所不在的網絡(ubiquitous network),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供資訊服務。籍此國民可更容易接觸、使用、創造及分享資訊與知識,使個人及企業更能充分發揮潛力,提升生活質素,促進都市的國際競爭力。日韓政府更希望計畫能強化國家作為國際技術先導者的形象,爭取成為領導區域並提供國內外世界級廠商測試平台。此類計畫中的基礎建設部份更為下一世代通訊技術打造出更大的市場;其中的包括感測運算(sensor-based computing)、無線射頻辨識(RFID)應用以及新一代結合3G/3.5G, WiFi及WiMAX(韓稱WiBro)的綜合式無線寬頻網絡。

「從上野的山城向銀座的市區發展」是東京無所不在計劃的第一階層。
這項東京都政府支持的計劃概念是透過鋪設二維條碼(QR Code)標籤,RFID及紅外線收發器,佩合GPS,Wi-Fi及其3G網絡,讓市民及遊客不論在東京室內室外,山區市區,在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的技術及網絡,隨時隨地獲得道路、旅遊、環境、消費與公共服務等相關資訊。


圖一:筆者在三月參加「東京無所不在計劃‧銀座」的體驗計劃


圖二:各人手中的小型終端裝置(UC),可顯示資訊及作語音導航


圖三:銀座街上設有不少Wi-Fi、RFID收發器及QR Code 標籤

南韓的u-Seoul,比東京無所不在計劃更具規模。它要建立一個讓民眾擁有高品質生活並富吸引力的都市,並以此提出四項推動策略。即時服務 (Real-time) 主要是提供即時的交通資訊、市民行動資訊服務、長者及幼童定位等服務;度身訂做 (Customization) 服務主要是根據旅客或民眾的個人需求提供如首爾的觀光與文化、遠距醫療、教育服務等資訊;智慧型 (Intelligent) 服務主要是提供新一代智慧型交通管理、環保監測、先進的街燈照明等服務;整合型 (Integrated) 服務主要是提供整合城市的監控及公共設施管理系統等。

首爾從2006年起推動的u-Seoul計畫,整體劃分成六大服務領域(社會福利、文化、環境、交通、產業、公共行政)及4大領導項目(u-新市鎮、u-清溪川、u-圖書館、u-TOPIS)等。

週邊的競爭者如此積極,香港的資訊科技政策,如果仍然停留在舊思維上,抱殘守缺,相信其世界級城市的地位也極受影響。其實以香港目前的發展,要做到「u - 城市」並不困難。流動通訊的基礎建設上,我們的3G/3.5G、Wi-Fi絕不比日韓落後。其他「u - 城市」原素如非接觸電子收費(如Octopus)、道路監測系統、RFID應用技術 (如Autotoll及EPC)等皆是已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更重要的我們是全球上網率及手機滲透率最高地方之一,加上良好的教育素質,能否推行「u - 城市」計劃,餘下就要看我們政府能否在資訊科技上作出如此宏觀及前瞻性的政策,並成功推動市民,商界及跨政府部門間的合作,為我們繪畫出一幅香港未來智慧型、無所不在都市的彩圖,帶領我們走到以知識及創意經濟為主導的藍海世界。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13日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遲來了的「Wi-Fi 城市」計劃?

早前,香港政府宣佈推行「政府WiFi通」(GovWiFi)服務,打算在三百五十個人流較多的政府場地提供免費Wi-Fi無線上網服務。更會以象徵式租金提供天橋和燈柱等一類公共設施,讓商業Hotspot營運商安裝無線接入點,值以促進本地Public Wi-Fi 的發展。雖是遲來的春天,但出發點總算平衡了民間,業界及營運商的訴求,算得上是德政,更引起城中一陣子的Wi-Fi熱潮。不過坦白說,Public Wi-Fi算不上新技術或服務,而世界各地亦早己推出同類服務。在了無新意下,本地部份傳媒更有以報導負面消息為主。有說Instant Message被禁止使用,有說Wi-Fi保安非常脆弱,更有說會助長利用公共地點進行非法下載或入侵等活動。

坊間更以有關服務08年才可使用,批評說本地的無線發展落後於亞太區很多國家及城市。但事實上香港的無線網絡基礎建設整體上其實是十分先進的。2004年 3G 網絡己正式在香港推出;更高速的3.5G HSDPA流動寬頻服務亦於2006年頭開通,讓客戶以高達1.8Mbps 高速數據傳輸速率,享用更快速的下載服務;現時HSDPA流動寬頻服務的數據傳輸速率已增至7.2 Mbps。可惜由於收費過高,使用人數一直不高,而大部份的應用亦只停留在話音或2.5G 上的應用。

3G如此,那一直被宣傳為解決城市數位鴻溝問題最有效的Public Wi-Fi 發展又如何呢?筆者早於2000年已卒先為城中知名商場熱點,鋪設同類網絡,以供商戶及訪客免費使用,更是當時世界首批設有PublicWi-Fi的商場,比其他亞洲城市不知早行了幾多年。隨著Wi-Fi 裝置在Notebook上日趨普及,家用Wi-Fi網絡的增加每年更以十倍計。而其他大型的Wi-Fi熱點亦很早就相繼投入服務。不過與其他城市一樣,消費者對於這項技術的實際接受率仍然偏低。雖然Wi-Fi的收費合理,但基於Wi-Fi 標準的局限性,專業人士覺得它的流動性及覆蓋率遠不及3G或3.5G;而弱勢家庭則很少有人使用無線網絡,此類民眾使用戶外Wi-Fi網絡的可能性亦很低。



圖一: 早於二零零零年,筆者 已與九倉、有線寬頻及朗訊科技合作,在海港城商場推出無線寬頻上網服務,讓商戶、市民和遊客,可享受商場無線上網的便利,投入真正數碼購物新領域。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表示,「消費性城市無線寬頻網絡(municipal wireless networks)的財務前景不明,而且如果政府及網絡建設商不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市場推廣,消費者不太可能迅速採納這項網絡連結技術」。

以政府一向奉行市場主導、技術中立的電訊政策,推出GovWiFi也事出突然,個中是基於政治考慮或是福為民開,筆者也不想深究。不過一但決定建立,Public Wi-Fi上的問題如應用足及使用率偏低等就不能坐視,否則就算投入更多資源在Wi-Fi甚至更先進的WiMAX技術上 也是淘然。就像台北市政府協助建設了號稱全球最大的戶外Wi-Fi網路,但在260萬市民當中,大約只有3萬人用過該服務。

看來特區政府及業界必須更有創意地從市場推廣及消費者教育方面著手,結合各種不同的無線科技,才能成功推動Public Wi-Fi的應用,才能使大眾及傳媒一新視聽。筆者在電盈剛推出的「網上行Everywhere」中,隱約見到一點啟示。過往3G的營運商的流動寬頻服務,不是收費過高,就是硬要推出一些自己的所謂Killer Applications 或 Contents。筆者相信無論是傳統的「寬頻上網」或是蓄勢待發的「流動寬頻」,用家最關注的是收費,速度及穩定性。它今次以接近三百元推出無限流量月費計劃,算是無線寬頻收費一大突破。而技術上自動切換於Wi-Fi、HSDPA及3G網絡之間,有下一代4G Ubiquitous 無間斷網絡的神髓。而最令人讚賞的應是它的Product Mix。若純以7.2Mbps HSDPA推出,收費應不能低至三百的水平。況且三種服務之間會構成競爭,變成自己人打自己人。而以現有的3G及Wi-Fi 輔助 HSDPA,在網絡鋪設方面可換來一點時間,在資本投入上也可按市場的反應而作出靈活安排。更可把原有3G及Wi-Fi 的使用量提昇,改善資本的回報。 從Promotion 的角度看,3 合1 的4G 無間斷技術,加上Public Wi-Fi咸魚翻生,單是Talking Points 已比純HSDPA或Wi-Fi大得多。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產品策略、市場定位與創意佩合得很好的個案。成功與否,就要看服務真正推出後的質量與穩定性。

本來今次想由特區GovWiFi的推行,帶出與日韓政府「無所不在城市u-City」計劃策略上的比較,但由於篇幅所限,只可留侍下一期與讀者探討。

(註: 如欲了解更多Wi-Fi技術及香港過往十年在電訊及無線科技業的發展成就,請瀏覽「電訊及無線科技業 - 黃金十年」網頁 http://telecom10.sina.com.hk/ )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6日

2007年9月1日星期六

從「美國發明家大賽」看香港的資訊科技獎項

06年以前,香港沒有一個统一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獎項,各個有關組織各自舉行不同的比賽。根據職業訓練局2006的報告,香港只有6萬多人從事資訊科技業,但筆者知道有關的學會或商會組織多少都有二三十個,每年各自舉行大大小小的獎項也多達十數個,可知對資源,如參賽者、評判員、贊助商等之爭奪是何等激烈。但更大的問題相信是此等比賽的認知度及認受性。不但普羅大眾不知道有這麼多的IT比賽,相信連業界都搞不清其中的分別。

不知是因為有關官員知道問題所在,又或對每年過多贊助的索求及出席太多有關活動感到吃不消,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於二零零六年主動協調業界不同的組織、專業團體和學術界,希望成立一個大型、並獲國際認同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專業獎項。 經過各方努力,第一界「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終於在二零零六年正式成立。

要稱贊政府在促成上述比賽的同時,並沒有把民間的成果据為己有。歷史比較長而有一定支持度的業界原有獎項被歸納在不同類別當中。如香港電腦學會的「訊科技卓越成就獎」變成「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電子商務大獎」,香港無線科技商會的「傑出無線科技大獎」也變成「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無線科技大獎」等。整個「2006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分別由六個業界組織負責主辦的七個不同獎項類別。由於得到業界的熱烈支持,比賽成功吸引超過三百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參賽者。 這樣的改進在減少資源的損耗,促進業界的團結,鼓勵本地從業員開發創新,提升業界在香港及國際的專業形象上都跨出了一大步。

07年的獎項在原有的基礎上作出改良。由於「互聯網」及「無線網絡」的滙流,「無線科技大獎」改為「最佳無間斷網絡獎」。另外的七個類別計有最佳商業系統、最佳數碼娛樂、最佳數碼共融、最佳創新及研究、最佳生活時尚及最佳公共服務應用。每個類別均設有一個大獎以表彰其中表現最傑出的參賽者,而最終評審委員會再從七個類別的優勝者中甄選出在該年度表現最優秀的參賽者,頒發予「全年大獎」。

雖則有了改進,但筆者覺得無論參賽人數、觀眾人數以至獎項對推動香港整體資訊科技及創意經濟的發展仍有很大改善的空間。由於政府從來對「資訊科技」及「創意經濟」的推動沒有一個持續而宏觀的政策,而獎項從一開始亦偏向滿足資訊科技界的訴求,未能以用家角度出發,容易做成觀眾基礎狹窄,民間回響不大的問題。科研從來不是香港的強項,要改進亦非短時間可以做到。但香港賴以蜚聲國際的金融、商貿,旅遊及零售業,若能佩合良好的科技應用,定能提高企業的營運效率,維持競爭力並加強產業在環球的競爭優勢。更可透過科技推動創新的商業意念,為產業「在全球一體化」的競爭下闖出一片藍海新世界。 因此今界無線科技商會首次與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 合作,在最佳「無間斷網絡獎」組別中加入全新的「數碼媒體營銷計劃」,籍此提倡數碼流動科技在各行業市場推廣上的應用。它的出發點在於表揚科技的行業應用,而不再局限於提倡技術或科技產品的研發。只有在各行業中播下資訊科技的種子,它才能使大家透過親身的使用,明白資訊科技在加强競爭力及達至創新的重要性。

但改進足夠嗎?當然不夠!看看美國廣播公司的「美國發明家大賽」,它吸引了過萬的參賽者。經評判選出最後9人,然後每人給予50000美元去發展產品及推廣計劃。再從其中選出3個最好的給公眾投票。 冠軍除可獲得100萬美元外,其產品亦會被製造及在零售商出售。數個月的比賽過程都由電視播出,當中充滿娛樂性及啟發力,吸引了無數的觀眾,雖然當中也有不少瘋狂與荒謬的想法。從參賽人數,收視率及廣告收入,都証明了它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比賽。喜歡偶像,就是美國人的夢想,透過一個創造家,發明家的真人show,使一個沉悶的比賽變成大家都追看的電視節目,使一個孤芳自賞的獎項變成一個全民參與的事項。它不獨可以由廣告收入支持一個大形的比賽活動,更可透過電視教育,使企業家冒險與創新的精神得以不知不覺地植入民間,植入下一代的心中。這些優點都不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嗎?


圖1: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設立了七個獎項類別以表揚參賽者在不同範疇的卓越成就。每個獎項由相關的業界組織負責主辦

作者: 方健僑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