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Web2.0下,誰可不改變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腦及互聯網已先後走進了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當中。根據Internet World Stats資料顯示,至2008年6月全球上網人口已達14.6億,其中亞洲地區人數最多,達5.8億(40%)。而全球上網人口普及率亦已突破兩成,達22%,其中北美地區最高,達74%。全球上網人口從2000年(3.6億人)到2008年增長超過300%,增長之快十分驚人,而帶來的改變及影響,己從起初的網上知識搜查、電子商務,漸漸深入政治和經濟的各個層面。

http://www.scmedia.com.hk/scm_photos/CAPITALWEEKLY/200812/74678/409480.jpg
圖:奧巴馬成功運用互聯網,開創了白宮2.0的模式

而在上網人口激增的同時,互聯網亦從Web1.0單向的資訊傳播模式,發展至以「使用者」為核心,著重人人貢獻,參與及分享的Web2.0世代。Web2.0的概念亦由起初的個人網誌Blog,發聲版的Podcast,人人可做導演的Youtube,集體創作的Wikipedia,發展至各式各樣的網上社羣及社交網絡﹝如MySpace及Facebook﹞。有調查報告指出,網上社群的用戶在購買決策時,同伴的意見,比網上廣告的影響力高出三倍有多,消費者認為產品最可靠的資訊是來自「和自己同類型的消費者」,Web2.0的出現證明了互聯網並非泡沫經濟。

無巧不成話,互聯網在政治上的重大改變及影響,亦隨著Web2.0的普及,分別在在今年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及美國的總統大中選展現出來。社民連在今屆立法局選舉中取得3席,其以網上社羣為基礎的「口碑行銷」與年輕化的網上動員力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他們擺明走激進民主路線,佩合十分「突出」的YouTube短片,吸引了不少年輕選民,在互聯網上口碑也相當之好,最後以病毒式﹝Viral Marketing﹞ 的高速相傳,一傳十、十傳百,候選人的勝算亦自然增加了不少。

而奧巴馬的當選,更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互聯網總統」。他的競選利用了web2.0的優勢,吸引了大量『長尾』的基層力量。這種情況,就好像上個世紀美國羅斯福總統利用收音機,令政府和公眾的關係出現革命性的突破。奧巴馬的競選網站內容豐富,設計上大量利用了社交網路和互動元素,用戶可以在網站上開展討論組、舉辦籌款、觀看視頻等。在美國最大的兩個社交網絡MySpace和Facebook上,奧巴馬就像普通人一樣不時記錄著自己的最新動態和心情,低成本但親民的作風為奧巴馬贏得了不少的正面評價,他的MySpace和Facebook戶口也因此被數萬人列為朋友。此外,他的團隊亦善於使用Google的關鍵字廣告作出極具成本效益的宣傳。他的支持者亦透過 YouTube推出 “奧巴馬女孩”,視頻點擊率迅速突破上千萬,網友回覆更達數萬條。”
此外奧巴馬更成功開拓出在互聯網下政治籌款的成功收益模式﹝Revenue Model﹞。在「長尾理論」﹝Long Tail﹞的指導下,他建立了一個美國政界前所未見的網上籌款機制。儘管捐款多是低於100美元,但是由於支援者眾多,奧巴馬的網上募捐最終聚沙成塔,克服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額突破了5.2億美元,是歷史上籌集競選資金最多的美國總統,更改變了過往以小數巨額捐獻者操控的模式﹝即傳統的20/80定律﹞。

互聯網僅僅發展了十幾年,其創造的絕對財富雖然不多,但對於社會民生、政治經濟上影響之大之急,是在人類的歷史上罕見。上述的兩個成功例子,都是成功在互聯網的變革中找到機遇,真正了解到市場及社會的需求,作出正確的政治定位,甚至建立成功的商業模式。大家可從中得到啟示,為自己建立不同的2.0模式

作者: Ken Fong原文刊載於 2008年12月13日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數碼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