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流動應用飊升 飲食資訊App實用為先

在商場或街舖,每月要吸引 300 萬人駐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不過,在網絡及流動的世界,凡事都有可能。 

香港本土發跡的著名飲食資訊媒體「開飯喇(OpenRice)」,由開業至今已有12年時間,業務已擴展至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泰國及中國。香港網頁瀏覽量高達8,300萬頁次,每月瀏覽用戶超過300萬,擁有超過45萬名註冊會員,並連續4年成為全港最受歡迎的飲食資訊媒體。最近更在香港無線科技商會、香港無線發展中心、數碼港及生產力促進局合辦的「2011香港最受歡迎市場推廣Smartphone Apps大賽」中被公眾網上投票選出成為10個最受歡迎Apps之一。 

: QR Code進一步OpenRice的用戶提供了方便有用的適地性食肆資訊
開飯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鳳鳴(Jan)表示,智能手機版OpenRice(包括WAP及App),在兩年前約佔總瀏覽人次5%左右,但近期已飆升至20%,她相信流動應用是大勢所趨,而且只會增長得愈來愈快。現時,OpenRice在iPhone、Android、Nokia等平台均設有相應版本手機Apps,而iPhone App下載次數更達80萬。另一方面,Jan指出現時iPhone跟Android版的比例約為8:1,雖然懸殊,不過她看好Android或其他系統平台未來跟iPhone的比例必定會進一步拉近。

相比起部分以提供資訊為主的手機Apps,OpenRice不以花巧的新技術為賣點,卻以實用、方便為設計App的大前提。用家可以關鍵字搜尋餐廳名稱、地址及招牌菜,或以地區、菜式、食品、食店及價錢篩選;更可以GPS 定位搜尋所在位置附近的餐廳,透過方向導航帶用家到達目的地。 

Jan說:「在開發手機App之前,首要考慮是為何要用手機?答案無非是想即時用到,簡單形容就是要『快而準』。跟網頁的特性不同,睇網頁搜尋食肆、訂檯等,是未來的事情,而手機則是即時性的,太過複雜反而會扣分。因此我們目前的App版本以適地性服務(LBS)為主,可以不用鍵盤就能輕鬆找到食肆。其他新技術如擴增實景(AR)等也曾考慮,不過首要能達到方便用戶找到合適餐廳的原則才會使用。」Jan舉例他們不久前加入QR Code掃描功能,用戶透過手機在餐廳門口掃描QR Code,可即時看到食肆資料,給用戶考慮是否在這個地方進餐。 

目前,OpenRice也有提供團購、優惠券等,並表示在未來1至2個月,手機版也將增設訂檯服務。Jan表示,引入新技術最大的困難不在於技術層面,而是餐廳對於新媒體的接受程度仍然偏低,例如優惠券雖早有M-Coupon存在,但部份餐廳仍停留在只接受打印出來的實物。她認為其實餐飲行業愈早學懂善用新技術或新媒體,對業務愈有幫助。 她指出,手機能夠做到「即時」的功能,所以OpenRice的開發團隊也正構思在下一階段,加入一些即時資訊,如用戶發現餐廳大排長龍,可即時分享或通知其他人等,為程式增值。另外,他們也正密切注意NFC技術,視乎市場需要而考慮是否引入。 

OpenRice的手機App受歡迎程度媲美網站,對此Jan表示:「App的下載量我們早已知道,榮獲「2011香港最受歡迎市場推廣Smartphone Apps大賽」獎項更證明了用戶的好評及支持,這對團隊是一大鼓舞。獲得認同當然開心,不過正因為受歡迎,就更加要做得更好,令用戶持續使用。」Jan相信將來使用手機瀏覽OpenRice的比重有機會達到一半,該公司亦會及早投放更多資源在手機應用方面。

附註:對於網站及手機程式,Jan表示背後所用的雖然是同一個資料庫,不過功能和使用心態就有很大分別:「以往用戶要坐定定在電腦前上網找資料,所以人流集中在星期一至五;但現在因著手機App出街都可使用的關係,剛好補足了星期六、日的流量,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市場份額,亦因此而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11年9月16日 第305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數碼健談》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數碼市場推廣課程系列 (第五期)


2011年9月4日星期日

創意創出迷你倉王國

 聽到「時昌迷你倉」這個名字,第一時間會讓你想起甚麼?是那位穿唐裝的外藉人士大聲叫81777778?抑或是「幫襯Jackeline醫暗瘡」的Crossover創意廣告?還是在不同地區的工商大廈外掛着的大幅橫額海報?無論是哪一種,它深入民心的宣傳攻勢,都很湊效。

許多人都知道,在廣告中那位外藉人士是時昌迷你倉的董事Matt,這個廣告其實是由該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時景恒(Kevin)構想出來的。Kevin笑說:「有時我們在街上邊行邊談,經常有人因聽到Matt說流利廣東話而回頭望,那時創業初期資金緊絀,於是索性提議找他當廣告中的主角;而跟Jackeline 合作拍的廣告,雙方只各出了5萬元,卻換來很大迴響,甚至有多家傳媒機構訪問我們。」證明頭腦和創意,許多時都比金錢更能換取更大的效益。

: Kevin () 與拍檔阿Matt() 中西合壁,創意無限,是年青一代的創業典範
公司在2001年成立,是全港首間零售化的迷你倉,規模由油塘工業大廈一個萬多呎的單位,發展至現時擁有遍佈港、九、新界的33間分店、佔地逾65萬平方呎,並在幾個地方加設獨特的酒倉及單車倉,成為香港最具規模的迷你倉公司之一,市場佔有率高達25%。除了靠廣告的宣傳,清晰的定位與市場策略也是公司致勝的關鍵。Kevin 強調:「迷你倉是一項零售服務,我們的對象是普羅大眾。」客戶選擇他們的原因,他認為第一是方便,如分店均設於地鐵站及民居附近、主要地區可24小時出入,其次是信譽和保安,價格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時昌更配合客戶需要,增加了幾個紅酒倉及單車倉,開拓出新的高邊際利潤和高增值的業務。

根據調查,現時問10個香港人,有7位認識時昌迷你倉,當中有接近4成人記得電話號碼,滲透率相當高。Kevin認為「宣傳易」配合小巴廣告,對品牌的宣傳最深入民心,但論能真正為公司帶來生意的,網絡媒體卻功不可抹,Kevin更加在工餘時間不忘進修,參加理工大學企業經管人才發展中心的數碼營銷課程。他說:「2003至05年時,港人們開始轉趨在網上搜尋資料,我們亦開始投放資源於搜尋引擎推廣,差不多有年半時間,Yahoo搜尋『迷你倉』字眼只有我們公司的名字。」除此以外,時昌迷你倉亦有借助網頁、Blog、Facebook專頁及流動社群Foursquare等新興數碼媒體,融合了最新的推廣方法及傳統的廣告媒體。如配合電視的廣告橋段,在Facebook專頁設計了一個「偷情卻遇上老公突然返歸,奈何家中雜物滿佈」的遊戲,以及舉辦「吟詩作句臝大獎」、「你屋企有幾亂」等比賽,有効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及數位影響力。

香港地是名符其實的「寸金尺土」,近年不少有志創業的年青人,因解決不到租金高昂的困局而卻步。Kevin面對著相同的難題,即使是工業樓宇,在6年間亦漲升了3倍之多。原本是生意上的一大窒撓,他卻選擇以另類的方法謀求出路:「自從05年起,我們選擇不是買,便是跟業主合作。對方出錢買樓,我們承諾長租,他們有收入保障,而我們也可將租金控制在一個較便宜和穩定的水平。」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相當聰明的做法,另一方面,Kevin亦道出年青人可以加以把握的新機遇:「香港有很多老一輩有財有勢的人不懂新科技及互聯網,年青人若能善用現今的資訊科技及數碼媒體,為他們增值創富,就能令雙方都有得益。」

很多香港年青一代認為香港現時被大企業所壟斷,年青人沒有發展機會,因此經常自怨自艾,但觀乎Kevin的成功例子,只要有頭腦、夠膽量、俱創意,有夢想,香港仍然是充滿機會。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11年9月2日 第303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數碼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