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電腦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 一詞為Ubicomp之父馬克魏瑟博士 ( Dr. Mark Weiser) 於1988年提出。他認為「真正的科技應該是深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電腦運算應該是隱形的,不俱形態及無所不在地運作在人類生活之後,無聲無息地替人類創造更便利、更優質的生活。此概念在美國也被稱為「普及運算」(Pervasive Computing),在歐洲被稱為「智慧環境感知技術」(Ambient Intelligence)。
為了實現「無所不在」的理想,目前各先進國家,包括亞洲的日本與韓國,近年皆致力於「U-城市」計劃。目的是建立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合作,藉整合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以支援知識型都市的持續發展。更為國民提供無所不在的高速上網的環境。籍此國民可更容易接觸、使用、創造及分享資訊與知識,使個人及企業更能充分發揮潛力,提升生活質素,促進都市的國際競爭力。而計畫中的基礎建設部份更為下一世代通訊技術打造出龐大的市場。
作為亞洲的世界城市, 香港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電訊基礎設備及最蓬勃的電訊市場。但先進的3.5G流動網絡,多個流動網絡營辦商,用戶普及率超過140%,高清數碼廣播﹝數碼地面電視﹞等佳績只令香港躋身全球最數碼/流動化城市的前列位置,到達「網路運算」及「行動運算」的高水平。但較可以透過感應個人所在的位置、所處的環境資訊、個人的情形及任務,來提供最有效能的使用環境的「無所不在」理想,仍有一段距離。
有見及此,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 向政府提出『無所不在都市 - 香港』(Ubiquitous City – HK或UC-HK) 計劃,希望藉着優秀的無線網絡基礎建設,推動業界向以創意為主導,以人為本的「無所不在」的應用出發,確立香港作為無所不在都市的領先地位。
圖: 位於數碼港的香港無線發展中心致力協助業界開拓無線應用市場
計劃的初期會從低門檻的Wi-Fi無線上網方式着手,藉着政府及私人機構積極為公眾提供無線熱點的趨勢,鼓勵業界推出以Wi-Fi為基礎,結合傳統產業,並能融合其它無線技術及垮無線平臺的「無所不在」應用,讓公眾知道這硬體設施和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中潛在的巨大潛能。
第一階段的UC-HK將創造一系列應用和活動,包括『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獎』,選出12個創意的無線熱點應用,提升和推廣無線應用的市場及提供完整的無線應用市場調查結果和數據,為開拓「無所不在都市」的應用提供發展,測試和部署的環境。
其中的重頭戲『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獎』 是一個公開的比賽。無論您是否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 / 香港無線發展中心(HKWDC)的會員,所有對比賽有興趣的公司,均可遞交以“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為主題的計劃書參賽。
計劃書的內容必須在使用公眾Wi-Fi 設施的基礎上而提出全新並俱創意的服務、資訊和內容。而可結合傳統產業﹝如旅遊,零售,娛樂等﹞,又能佩合政府場地設置的 Wi-Fi 無線上網設施使用,並能融合其它無線技術 (如3G/3.5G 流動網路, 定位資訊服務LBS、全球衛星定位系统GPS、近場通訊NFC、感測運算sensor-based computing、無線射頻餓識別RFID技術等) 的應用將獲優先考慮。
為佩合整個UC-HK計劃,比賽最多會分為四個週期,而每一期評選委員會亦會選出最少3種俱創意的Wi-Fi 服務和應用。
得獎的公司如能於限期內完成項目開發將獲得高達HK$60,000獎金。獎金可用於支付不多於一半的相關開發費用及用於上述公眾展示期內的軟件和硬件的開支。
此外得獎之作品將被安排於香港無線發展中心及部份有 Wi-Fi 無線上網設施的政府場地內,讓公眾於項目期內(直至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免費使用。
有興趣參加者請在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或之前同香港無線發展中心提交你的建議書。 有關於此獎項的細節及規例,請參考中心網站︰ http://www.hkwdc.org/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2月19日 第109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無所不在都市 - 香港』 之『創意Wi-Fi 服務及應用獎』
Posted by Ken Fong at 上午10:24 0 comments
Labels: 無線科技, 數碼健談, Capital Weekly, WiFi, Wireless Technology
2007年12月12日星期三
創建品牌價值,「.hk」中文域名再領商機
根據香港政府數據顯示,全港已有超過150萬個住戶的個人電腦已接上互聯網,佔所有家庭住戶的67.1%;而在 277,045間中小企中,擁有電腦的約佔60%,其中有連接互聯網的亦佔55%,可見互聯網於香港的普及情況。而近年亞洲經濟在中國的帶領下急速起飛,互聯網用戶高達四億,當中中國用户增長速度驚人,已超過一億六干萬,僅次於美國的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大,當中更隱藏無限商機。
圖:上網己成生活的一部份,相信中文域名的推出,對商品或公司在大中華區的推廣更有效用
企業透過資訊科技及電子商業不斷營造市場優勢之餘,亦須時刻突出產品或表揚公司品牌價值。誠然,公司於創立時,命名是十分重要環節。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隨著營商環境轉變和網上效應,一個鮮明易記的域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貼切的域名除了是公司網上的命號外,亦可發揮宣傳渠道,加強客戶關係,堪稱大小企業網上身份及象徵。
互聯網世界創意無限,域名扮演角色又是十分重要,選擇域名又豈能草率了事?過往,最為人熟悉莫如域名始祖「.com」,其後亦有其他通用頂級域名(gTLD)如「.net」、「.org」等。雖人所共知,但可作優秀選擇真的少之又少了。加上,它欠缺獨特性又不能突顯區域化,因此國家頂級域名( ccTLD),如「.cn」、「.jp」及代表香港的「.hk」等亦開始廣受注視了。
顧名思義「.hk」是香港地區頂級域名,帶有鮮明的香港標識。每個專責的機構,均擁有管理分類域名的至高權限。以香港為例,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便獲香港政府授權,專責執行「.hk」的行政及編配工作,透過其全資附屬機構香港域名註冊有限公司(HKDNR)為所有「.hk」域名類別提供註冊服務。
由於香港扮演著「一個城市、兩個角色」。既是國際大都會,亦是中國主要城市之一;既是國際機構的亞洲據點,亦擁有偌大的中國市場作為後盾。據估計,全球超過66%為非英語網民,其中90%喜用當地語言,33%更來自亞洲。為彰顯香港在國際商貿角色及協助企業捕捉中國經貿便捷之門,已於今年三月適時推出「.hk」中文域名。「.hk」中文域名兼繁、簡兩用,好讓企業們把握無限商機,樹立網上香港品牌,有助港商開拓大中華市場。
目下營商環境瞬息萬變,機遇重重,商貿機構為打造香港優質品牌,登記「.公司.hk」和「.com.hk」便是不二之選了。因在登記時,申請人是需提交證明文件,以確立身份並減低網上詐騙機會,並提升網上交易的可信性。事實上自「.hk」中文域名推出後,於短短數月間,登記量已逾萬。除了著名品牌、金融商貿、政府、教育機構外,亦有國內著名銀行等,從而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及金融中心的地位。
互聯網的應用及帶來意義是無遠弗屆的。筆者認為,一切應從網上戰略命名開始。透過一個有意義的名字,將不同產品和服務優勢宣傳起來,提高公司品牌的曝光率,加強對客戶、夥伴及不同渠道的連繫,以至捕捉市場即時轉變,時刻觀察,彈性管理。再者,登記「.hk」中文域名,促使有效打入大中華市場,鞏固企業網上身份,以及延續香港品牌的優質價值。概括來說,選擇一個可靠、具代表性及凸顯香港網上身份的域名,確是開展業務的有效方法。
為推廣上述中文域名的應用,HKDNR早前宣布推出一個嶄新的域名註冊優惠計劃 ─「.hk中英域名對對配」,客戶若同時註冊同類別「.hk」中文及英文域名,即可享超值優惠,建立其獨有的中英雙語網上溝通平台。若選擇註冊5年年期,節省更高達$600。有關優惠詳情,請瀏覽http://www.hkdnr.hk
「註: 筆者為 HKIRC 2007年度董事局成員,在此鳴謝行政總裁謝達安先生、業務發展及市塲經理周嬋嗚小姐提供部份上述資料內容。 」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2月12日 第108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Posted by Ken Fong at 下午4:39 0 comments
Labels: 數碼健談, Capital Weekly, Ken's Digital Forum
2007年12月6日星期四
社交網站,方興未艾,大有錢途
微軟上月成功擊敗Google,以2億4000萬美元購入社交網站 (Social Network Website) Facebook的1.6%股權。這個決定使Facebook這個只創辦了三年半的公司估值高達150億美元,成為最新的矽谷神話。
圖:Facebook內容元素多之外,亦干變萬化,故吸引不少人使用。
在社交網絡上,Facebook最大的競爭對手要算是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MySpace。Facebook現時擁有超過5000萬的活躍用戶,每天以超過20萬名新用戶的速度增長。MySpace現時擁有超過Facebook兩倍的用戶數量,但用戶增幅比較慢。其他比較普及的社交網站還有Google的Orkut,Friendster及Linkedin 等。
網上社交的興起,皆因人們可以尋回昔日的友好同窗,也可以認識很多其它場合接觸不到的人。但最近有研究指出,登錄這類社交網站對部份用戶來說已變成了一種不由自主的、慣性的行為,用戶甚至每天登陸網站近二十次。人們之所以如此著迷於網上社交,是因為人們在網上交友時有眾多的選擇。一旦某人被別人加入成朋友後,就可以選擇認識此人的朋友及其朋友的朋友,而人們亦極容易沉迷下去,成員數目亦以幾何級數地高速增長。
而Facebook之所以成功超越對手,源於其發展自封閉式的校園社交網站。很大部份的社交網站,並不是基於真實鑒證機制的,用戶可以隨意提供虛假資訊;但在Facebook上用戶必須保持真正的自我。現時雖加入開放制度,但於大部份的校園Network,加入者仍雖通過這種鑒證機制。就是這種真的感覺,令互聯網的用家尋回惜日的安全感,不自覺地為它努力推廣。
有別於其他社交網站,Facebook正努力演化成一種有別於微軟Windows的網上作業系統。在今年5月份,Facebook邀請各開發商透過廣告利潤分享來研發各類外掛程式﹝軟體,遊戲及工具﹞。Facebook這一着十分聰明,本身只是提供平台,借別人的資源和時間,卻同時開拓出外掛程式及網絡廣告的長尾市塲。現時超過5000種應用程式已經被應用在Facebook上,網民可透過這些程式,向已聯繫的朋友送上「啤酒」、「朱古力」、「鮮花」、「節慶禮物」或其他虛擬小禮物,更有人會「飼養寵物」,定時定候向自己或朋友那隻自選小寵物送上「食物」及「禮物」。用戶亦可以建立自己的「花園」、「水族館」等虛擬空間,更可以讓他們的朋友透過送禮的方式,一起建立他們的烏托邦空間。朋友間亦可共享相簿,更可以在相片上加上友人的名字。這種種一切,也促進了成員數目的劇增。
社交網路一旦在某個市場穫得領導地位,就會變得像方言或文化一樣流行,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社交網絡高速增長,代表了部份網絡今後的發展方向,而其中對網絡廣告商業模式的影響,更涉及巨大的商機。相信這是繼Google以Adword改變網絡廣告後另一重大突破。廣告商因而可以根據各用戶群不同的需要而投放相關的廣告,就如Facebook最近推出的「Facebook Ads」,體現當前最熱門的一個廣告媒體流行語,那就是「聚焦廣告」(targeted advertising)。它結合社交網路和廣告,以病毒式行銷 (Viral Marketing) 和可信任推薦為基礎的新廣告方案,讓大眾透過朋友而非搜尋去購買新產品。相信微軟亦是相信這種新廣告模式有龐大的市場及增長力,加上希望打斷Google對Facebook的興趣,而願意以接近500倍市盈率入股。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2月5日 第107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Posted by Ken Fong at 下午2:55 0 comments
Labels: 數碼健談, Capital Weekly, Ken's Digital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