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星期六

發展本土「創意經濟」,路遙漫漫 !

於99年成立的香港首個純中文拍賣網Go2HK,終於在07年12月28日結業。由免費到要收費再回到免費,Go2HK這個本地薑,創新過亦輝煌過,但相信因為本地市場規模有限,而國際大型拍賣網站Yahoo! 、 eBay亦帶來激烈的競爭,經營者最終在未能見到前景及盈利的情況下,忍痛結束了這個本地拍賣者的「蒲點」。


圖: Go2HK是香港首個首個純中文、純本地創作的拍賣網站,結業甚為可惜

而另一個標置著本港創意工業發展的「火狗工房」,它的負責人亦於07年8月的網誌中公開指出公司會有結業的危機。作為本地其中一間最出色的電腦遊戲及漫畫製作公司,如果他們不說,我也估不到他們八年來只是艱苦經營,據說「長年下來,大概累積了等於太古城一個800呎左右單位的虧損吧」。

政府近年來一直說要搞活香港的創意工業,推動創意經濟,但上述二則新聞相信是對施政者的一大諷刺,亦為香港創意工業敲響了喪鐘。在董建華當特首的年代,曾企圖推動香港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但遭逢金融風暴、接著是「沙士」肆虐,連基本的管治都出現問題,創新根本是奢想。其實在全球一體化的衝擊下,各先進國家的資金及生產工序早已外流,而為求保持國家及地區在經貿上的競爭優勢,英美日等早已推動經濟轉型,大力發展創意經濟 (creative economy)。他們一方面力求創新,在產品開發、經營方法和市場推銷的創新,目的是掌握商品和服務的核心及最具增值能力的部份。換句話說,就是保住產業的兩端,即開發研究和盈利兩個部份,而放棄中間低增值的生產部份。因此創意工業是以創意及才華為重的知識密集行業。

2003年中央政策組公布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把創意工業分為十一個行業,包括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出版、藝術品及古董市場、音樂、廣告、數碼娛樂、電腦軟件開發、動畫製作、時裝及產品設計、工藝品等。 而根據貿易發展局的最新數字,香港創意工業就算連同相關的價值鏈計算在內,只僱用了160,000 名員工,佔總就業人口約5%; 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版 / 印刷業及資訊科技服務業。若以GDP計算,創意工業只佔香港GDP的 4%。 主要出口輸出包括設計、廣告、資訊科技及影音服務。 可見香港經過十年的所謂努力產業結構調整,仍然是以服務業為主導,佔本地生產總值 (GDP) 90%。筆者更認為創意工業產值的相關數字中,有大部份都不是創意產業中持久高增值部份,如美國的版權產業或英國、日本的創意文化產業,而只是相關價值鏈中的服務部份。 以資訊科技及軟件服務為例,佔大多數的5,000家為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而以創做知識產權為主的軟件業只有700家,而且一般規模細小,僱員人數不足20名。電玩方面,香港大約有50家遊戲開發商及近20家網絡遊戲開發商;但大部分在本地僱用不足20名員工,而且主要以本地市場為主,更不用說把遊戲中的角色商品化,把產業鏈推展到電玩以外,創造多元化的出口。

隨著經濟的迅速恢復,稅收增加,政府財政大幅改善,理應是重新推動產業調整,加強創意及知識型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但香港人,包括施政者及市民都是善忘的。曾特首在其第二任的首份施政報告中只著重於推動基建及金融,規劃產業結構轉型方面,基本上是交了白卷。但商界及市民何嘗不是呢!大家現在都一窩蜂重投地產及股票市場的懷抱,把先前的傷痛都忘記得一清二楚。再加上租金及人工的飆升,本港創意工業的發展可說是雪上加霜,距離成功更是路遙漫漫!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8年1月5日 第113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數碼健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