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推行無所不在城市「u - City」計劃,刻不容緩!

上文提到,由於政府最近大力提倡WiFi使用,加上某電訊公司的推廣,在各傳媒的吹捧下,城中抑起一陣子Wi-Fi的熱潮,「Wi-Fi 是3G(或3.5G) 的殺手」,「Wi-Fi 有利數碼共融」,「Wi-Fi 城市是發展知識型城市的重要基礎建設」等陳年話題突然間又成為城中熱話。

Wi-Fi在本港的使用已有相當時間,由家居上網,學校教學,零售餐飲,你都可見到有關的應用。不過在公眾地方的使用確是不足,政府GovWiFi服務的推出及有關的Public Wi-Fi的促進政策,確可補充現有發展的不足,是值得肯定的。筆者並不反對政府的措施,但如果過份渲染Wi-Fi作為香港未來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政策, 不單對提昇國際形像沒有幫助,反給人一種落伍的感覺。這種以技術為主導的政策,一來有時間性的限制,二來亦有違反香港一向奉行市場主導、技術中立的電訊政策。

反觀日本及南韓政府,早已確定應用為主導,整合跨技術、跨產業,以發展下一世代新都市為目的之無所不在城市「u - 城市」政策。

「u - 城市」的u 是指Ubiquitous,亦即是無所不在或無間斷的意思。「u - 城市」目的是建立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合作,藉整合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以支援知識型都市的持續發展。更為國民提供高速上網的環境,並藉無所不在的網絡(ubiquitous network),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供資訊服務。籍此國民可更容易接觸、使用、創造及分享資訊與知識,使個人及企業更能充分發揮潛力,提升生活質素,促進都市的國際競爭力。日韓政府更希望計畫能強化國家作為國際技術先導者的形象,爭取成為領導區域並提供國內外世界級廠商測試平台。此類計畫中的基礎建設部份更為下一世代通訊技術打造出更大的市場;其中的包括感測運算(sensor-based computing)、無線射頻辨識(RFID)應用以及新一代結合3G/3.5G, WiFi及WiMAX(韓稱WiBro)的綜合式無線寬頻網絡。

「從上野的山城向銀座的市區發展」是東京無所不在計劃的第一階層。
這項東京都政府支持的計劃概念是透過鋪設二維條碼(QR Code)標籤,RFID及紅外線收發器,佩合GPS,Wi-Fi及其3G網絡,讓市民及遊客不論在東京室內室外,山區市區,在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的技術及網絡,隨時隨地獲得道路、旅遊、環境、消費與公共服務等相關資訊。


圖一:筆者在三月參加「東京無所不在計劃‧銀座」的體驗計劃


圖二:各人手中的小型終端裝置(UC),可顯示資訊及作語音導航


圖三:銀座街上設有不少Wi-Fi、RFID收發器及QR Code 標籤

南韓的u-Seoul,比東京無所不在計劃更具規模。它要建立一個讓民眾擁有高品質生活並富吸引力的都市,並以此提出四項推動策略。即時服務 (Real-time) 主要是提供即時的交通資訊、市民行動資訊服務、長者及幼童定位等服務;度身訂做 (Customization) 服務主要是根據旅客或民眾的個人需求提供如首爾的觀光與文化、遠距醫療、教育服務等資訊;智慧型 (Intelligent) 服務主要是提供新一代智慧型交通管理、環保監測、先進的街燈照明等服務;整合型 (Integrated) 服務主要是提供整合城市的監控及公共設施管理系統等。

首爾從2006年起推動的u-Seoul計畫,整體劃分成六大服務領域(社會福利、文化、環境、交通、產業、公共行政)及4大領導項目(u-新市鎮、u-清溪川、u-圖書館、u-TOPIS)等。

週邊的競爭者如此積極,香港的資訊科技政策,如果仍然停留在舊思維上,抱殘守缺,相信其世界級城市的地位也極受影響。其實以香港目前的發展,要做到「u - 城市」並不困難。流動通訊的基礎建設上,我們的3G/3.5G、Wi-Fi絕不比日韓落後。其他「u - 城市」原素如非接觸電子收費(如Octopus)、道路監測系統、RFID應用技術 (如Autotoll及EPC)等皆是已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更重要的我們是全球上網率及手機滲透率最高地方之一,加上良好的教育素質,能否推行「u - 城市」計劃,餘下就要看我們政府能否在資訊科技上作出如此宏觀及前瞻性的政策,並成功推動市民,商界及跨政府部門間的合作,為我們繪畫出一幅香港未來智慧型、無所不在都市的彩圖,帶領我們走到以知識及創意經濟為主導的藍海世界。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Capital Weekly《資本一週》- 數碼健談 2007年9月13日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