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星期四

香港域名 .HK,從優秀到卓越

隨著互聯網的急速發展,域名的需求也相應增加。根據資科顯示,全球頂級域名(TLDs, Top-level domains)註冊數量在2007年十月已超越1.4億個,其中屬於通用頂級類域名 (gTLDs) 類 的 「.com」仍是最普及的域名,註冊量約為7千5百萬個。但國家代碼頂級類域名(ccTLDs) 的增長迅速,代表德國的”.de”排在第二,有1千1百萬,是註冊數量最多的國家代碼域名,也是第二大普及程度最高的域名,排在第三的是”.net”域名,有1千萬個。中國「.cn」的發展更為驚人,由2006年10月的130多萬個註冊數量,發展至現時的710萬個,增長率高於500%,更超越「.uk」的635萬,排在第四位。其後的分別是第六位的「.org」及第七位的「.info」等。


圖: 今年3月,香港開始推行中文域名,迴響正面,有不少發展空間

根據一國兩制的精神,香港也管有以香港地區頂級域名的”.hk”。非牟利組織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是專責執行有關的行政及編配工作,透過其全資附屬機構 - 香港域名註冊有限公司(HKDNR),為結尾如「.com.hk」、「.org.hk」、「.gov.hk」、「.公司.hk」、「.組織.hk」、「.政府.hk、及「.hk」等域名提供註冊服務。

香港域名註冊的發展較早,根據HKIRC的紀錄,九十年代初期,登記「.hk」的域名僅約萬餘個,但截至今年十月,「.hk」域名的註冊數量已達14.7萬個之多,增幅絕對不容輕視。此外,HKIRC在產品多元化的發展上也不為餘力,繼2003年推出個人化「.idv.hk」後,2004年更推出全新的二層『.hk』域名,結構上由過往的三層域名 ( 即 'myname.com.hk' )簡化為兩個部份( 即 'myname.hk' ),大受用家歡迎。而隨著域名國際化的世界趨勢及華語市塲的龐大需求,HKIRC也早在2006年為「.hk」中文域名推出優先註冊期。在優先註冊期內,合共收到超過6,862 個申請,反應令人鼓舞。而「.hk」中文域名服務亦正式於今年三月全面推出。此外HKIRC亦與香港電訊管理局於今年七月推出針對濫發電郵的除名措施,涉及虛假網站及濫發電郵的個案因而大幅減少,成功提昇「.hk」品牌的國際地位及信任度。

以香港的人口比例計算,我們「.hk」的域名發展已算是非常成功,但筆者仍相信有條件把它的成績從優秀提昇到卓越。以「.idv.hk」為例,推行至今註冊數量只能維持在1361個,算是強差人意。其實個人化的域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特別在充滿虛假身份的互聯網世界,一個要有香港身份証才能登記的個人域名,效果就像Facebook一樣,在虛擬世界的交往中加入一點真實的感覺。不過「.idv.hk」的感覺流於太過拘束,若能改為「.me.hk」,相信在產品訴求方面,會感性得多。此外,更應加强此類個人化域名在中小學的推廣工作,既然上網是不能改變的大趨勢,就應該鼓勵孩子以真實身份在網上發言及活動,好使他們學會責任與承擔; 而結交有真實身份的網友相信對他們會更有保障。筆者亦極之讚賞現時的一元一個月的個人化域名推廣計劃,更加認為教署應該與HKIRC合作,支助全港中小學生申請。

香港在金融事業及知識產權上的發展是區內的典範,我們應該充份利用「.hk」在國際上的良好品牌,為聯交所上市的公司,推出俱信心及易於推廣的上市公司編號域名「.se.hk」。例如投資者只要打入 1688.se.hk、alibaba.se.hk或 阿里巴巴.se.hk,都可得知「阿里巴巴」的投資者關係(Investor Relationship)或其他相關的資料。這樣有助相關資訊的流通及搜尋,變得更方便、易記及有保障。

在中文域名的推廣方面,更應把握兼容繁體及簡體中文字符的優勢,為兩岸三地創做三贏的局面。此外更應盡快分拆registry和registrar的職能,引入多個Registrars競爭,加快向外地發展.hk業務。不過由優秀提昇到卓越從來是一件不容易做的事,希望新一界HKIRC的理事能團結一志,承先啟後,為香港的互聯網及域名的發展寫下更成功的一頁。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22日 第105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25日星期日

WiFi 新聞:政府批出 Wi-Fi 無線上網計劃合約

新聞公報

政府公布完成Wi-Fi無線上網計劃招標程序,決定批出合約予PCCW-HKT Network Services Ltd,在全港約350個政府場地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及寬頻上網服務。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發言人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說:「整項招標工作依據《政府物料及採購規例》及《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行,並有條款確保招標符合公平競爭及具成本效益。」  

他說:「政府在這次招標使用評分制度來評審標書。質素和價格所佔比重是四成和六成,而標書是分區進行獨立評審,以決定最優方案。有關評分的標準,已詳列於招標文件內。」  

承辦商須於港島區、九龍半島、新界及離島區的圖書館、就業中心、公眾諮詢服務中心、主要文化康樂中心、社區會堂、大型公園和政府大樓等市民經常到訪的場地,安裝及營運Wi-Fi無線上網設施。  

發言人說:「該合約是建設香港成為無線城市的一個里程碑。『香港政府WiFi通』計劃結合市場上提供的Wi-Fi無線上網服務,推動無線及流動科技及應用,從而促進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的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數碼城市的地位。」  

承辦商須於二○○八年六月完成於120個場地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並於二○○九年六月前於其餘230個場地提供有關設施。承辦商亦須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系統營運及管理、保安管理及求助台服務,為期五年。  發言人說:「此項外判計劃不但可讓我們利用市場上最先進及具成本效益的服務,亦有助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業和整體經濟的發展。」  

政府於今年七月就此計劃招標,涵蓋在三個地區(港島區、九龍半島,和新界及離島區)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的服務。投標者可競投提供其中一個或所有地區的服務。招標文件亦列明同一個投標者可獲批出多於一個地區的合約。  

發言人說:「根據電訊管理局的最新數據,現時本港有5,000多個Wi-Fi無線上網熱點。此計劃推出後,估計有關的熱點將於二○○九年年中增至8,000個,令香港在無線城市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香港時間18時16分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11/23/P200711230248.htm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RFID應用百花齊放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RFID) 技術已經出現了幾十年,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八達通卡,也是RFID的一種。事實上,近年RFID迅速發展及廣為大家認識,主要歸功於全球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美國國防部和世界標準機構GS1/EPCglobal等組織大力推動RFID於供應鏈管理上的應用。他們的行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無源式UHF RFID晶片的開發和標準的制訂,更使各行各業及社會大眾都開始關心及了解RFID。

但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最近發佈的資料顯示,RFID目前的主要應用仍然在門禁管理 (Access Control)、動物ID (Animal ID)、汽車防盜 (Automobile Immobilization)和電子道路收費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方面,這四項應用目前約佔整體市場的59%。 但在五年內,它們的比例預計會下降到45%左右。ABI Research更表示到2012年,RFID應用的市場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其他四項發展迅速的新興應用將會浮現:包括如電子護照,身份證等保安方案 (Security-based Solutions)、非接觸支付 (Contactless Payments)、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資產追蹤和管理 (Asset Tracking)。

而繼MasterCard和Visa之後,American Express 也開始發行內置RFID晶片的支付卡。非接觸支付應用所需解決的問題,要比消費品和零售行業面臨的問題簡單得多。而在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標準面世後,非接觸支付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長,估計到2012年,市場比例將上升近5%。

自沃爾瑪和美國國防部所掀起的2005熱潮後,RFID在零售及供應鏈管理上過去18個月的發展緩慢。不過從近期Metro及Wal-Mart所發表的聲明看來,它們RFID的計劃將繼續推進,更會推行到每件時裝及消費電子產品上。報告亦預計此類應用的比例將在未來五年上升3%。

最後,RFID亦會在資產追蹤和管理上大放異彩,當中包括製造(例如零部件及工具追蹤)、保健(醫療設備,人員和病人追蹤),運輸/物流(可重復使用的運輸器材),以及企業的IT管理(電腦設備)。


圖:「供應鏈創科中心」展示出各種世界級的RFID應用方案

而香港在RFID方面的發展,除了八達通之外,其他領域上的應用及研究亦在默默發展中。記得在2004年電訊管理局的一個會議上,筆者代表香港無線科技商會 (WTIA) ,香港零售科技商會 (RTIA) 及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要求政府批出UHF段的頻譜給RFID使用,以佩合當時Wal-mart對本港供應商的要求及世界標準的發展。

這幾年來,在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監林潔貽女士及孫國江總工程師的出色領導下,香港的RFID及EPC (產品電子代碼)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除了成功協助本港在內地廠商解決Wal-mart 及Metro等的RFID技術要求外,協會藉著豐富的經驗及領先的技術,成功走出香港,發展成華南地區RFID/EPC的主要技術支援及顧問服務機構。成功例子包括在2006年推出EISP 業界支援計劃,為香港及南中國的企業提供財政、技術及支援服務。EISP計劃可提升泛珠三角作為全球生產基地的地位,更加強協助香港作為物流及資訊中心的角色。協會亦於今年與香港科技園合作成立供應鏈創科中心;它是目前亞洲最全面的供應鏈科技中心,展示結集世界各地最先進的RFID /EPC應用於生產、物流及零售業之解決方案。中心的成立有助推動知識的轉移,並讓業界體會供應鏈標準化、科技和基礎設施開發所帶來的業務增值。協會更於本年6月與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簽訂「粵港RFID產業合作」 備忘錄,推動及加快粵港兩地 RFID的産業發展進程與合作,希望使佛山發展成中國重要的RFID産業基地,提升珠三角洲的國際競爭力。

可見RFID的發展無論在香港或世界都沒有停下來,反而更成熟及多元化。正如AMR Research知名分析員John Fontanella說:“人人期待著RFID爆發時代的來臨,期待著RFID應用廣泛增加,但是這是需要時間的。”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15日 第104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上網投資,提防被Hack來做市!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加上近年股市興旺,銀行亦希望透過鼓勵使用自動化銀行服務減省成本,故此亦越來越多投資者改用「網上証券户口」直接落盤。 但不幸的是,部份網上銀行服務因使用量超乎預期,導至服務多次出現數小時的癱瘓,而使用者亦有可能因此而蒙受損失。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罪犯已發展至利用被盜取的網上証券戶口做市圖利。



早前報導有外籍男子串謀海外犯罪集團,盜用其他銀行及證券行客戶的網上戶口,大手買賣快將到期的「末日輪」,藉以將輪價推高,再沽出自己較早前低價買入的「窩輪」圖利,短短幾天就賺取六十多萬;而被盜用戶口者,卻在不知情下購入大量不值錢的「窩輪」,共損失逾三百多萬。

其實早在2005年中,金管局為進一步加強網上銀行交易的保安管控,已要求提供「高風險零售網上銀行交易」的銀行實施「雙重認證」方法。「雙重認證」是指採用兩種不同元素來核實用戶身分。第一重是您已知的資料認證,例如用戶名和密碼;而第二重是指由您擁有的工具之認證,例如身份證內的電子證書、由保安顯示器發出只用一次的密碼、或通過手機短訊發出只用一次的密碼。所謂「高風險的零售網上銀行交易」,主要是指轉賬至非指定的第三者户口。但只有部份銀行在處理網上証券交易上,歸類於高風險零售網上銀行交易。皆因此類交易表面看來只會於同一户口將資金轉到其他形式的資產,而並不會轉到第三者户口。但被盜用的戶口,雖然因保安限制不能在網上轉帳,仍可用作購買股票,罪犯因而有機可乘。看來金管局和銀行是少虧了罪犯的智慧。筆者應為金管局應盡快把「雙重認證」的要求擴展至網上證券買賣,以堵塞漏洞。

但户口被盜同時是網絡保安的問題。資料外洩,直接危害到每一個人。除銀行户口外,電郵帳號、密碼、生日、甚至身分證號碼,都有可能被非法取得,成為罪犯在黑市中待價而沽的商品、或他們在網上犯罪的工具。

面對「雙重認證」的缺失及資料外洩的問題,個人還是有自保的方法。 香港專業資訊保安協會﹝PISA﹞會長何志強﹝Alan Ho﹞建議,網上個人密碼要經常更換。而且不要一套户口密碼走遍天下網絡,應該以風險程度分成二至三組。例如到處去網站瀏覽註冊的用一組;讀取重要電郵或進行拍賣、購物等電子商務的用第二組;直接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則用第三組。 除此之外,更要加強電腦本身的安全設定,例如安裝個人防火牆、防病毒及防間諜軟件等,以免電腦受Hacker入侵。此外,在網吧或其他公用的電腦上,亦不要登入網上銀行或証券户口。在使用Wi-Fi無線網絡時,亦要多加留意如WEP/WPA等保安的設定。

使用網上銀行或証券服務固然方便快捷,但大家亦需在網絡保安上多花的點心思和時間,才不會因得了便利、丟了資料與安全。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8日 第103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Google 的成功在於長尾市塲的開拓

Google最近公佈,第3季期內營業額增57%至42.3億美元,純利急增46%至10.7億美元 ,每股盈利3.38美元,扣除特殊支出,每股盈利3.9美元;Google股價己突破650美元大關,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甚至表示,Google股價不久後將突破700美元大關。能獲得如此佳績,一般評論認為與Google能大幅擴大市佔率及有效控制成本有關。



受惠於全球互聯網人口的持續增加及電腦業的低價革命,Google的核心網路搜尋事業得以迅速發展。 根據互聯網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的最新數字,在全球約7億多名網民中,他們於8月份內透過搜尋引擎一共進行了610億次資料搜尋,當中有370億次使用Google的服務﹝包括約310億次Google搜尋引擎 及50億次Youtube﹞,佔總搜尋次數約六成。Yahoo!排名第二,但只有85億次,比Google少了逾4倍。藉著突破性的PageRank技術及集中的競爭策略,現時Google在搜尋引擎市場己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

但Google搜尋引擎的服防務是免費的,其商業模式主要是廣告收入。但它不是一般的廣告媒體,正如它的執行長Dr. Eric Schmidt 所說,Google是一間服務長尾的公司。長尾理論( The Long Tail )的作者Chris Anderson提出與傳統80/20 法則相反觀點,認為如何將傳統產業照顧不到的百分之八十市場集合起來,變成一個大市場,是一個重要策略思考方向。Google成功的地方就是發掘出一個潛力龐大的網上廣告長尾市塲,並成功發展出一套適合長尾市場使用的全新廣告及媒體配對系统。

Google是透過Adwords與Adsense,將廣告客户的長尾部份與媒體內容的長尾部份結合,建立起兩者的雙贏關係。Adwords的門檻很低,任何小型企業或個人都可以輕鬆地賣廣告。而透過加入Adsense計劃,任何從未有廣告刊登過的小型網上媒體或博客,都變得有分亨廣告利潤的機會。而藉著自由參加的開放性及自然淘汰的機制,使得更有效地吸引更多人加入媒體創作及培育出個中翹楚。

現時Google的收入約有六成半來自搜尋引擎本站上的廣告,其餘三成半是來自外部媒體 / 網站透過加入Google AdSense 計劃帶來的廣告貢獻。以此觀之,即使是透過Adsense 所串起來的其他長尾,其營收也沒有超過Google本站,是否表示長尾理論站不住腳? 筆者認為長尾理論只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它重要的地方不是數字上的比例,而是喚起大家透過科技開拓實體世界幾百年來所忽視的長尾市場。況且就算Google本站的27.3億美元收入,亦是因為成功開拓廣告客户長尾市塲的功勞。 而合作媒體透過AdSense 所作的14.5億美元貢獻,成績也相當驚人。而Google亦積極發展除網站外的廣告配送平台,除在上月將AdSense廣告推展至手機版本(Adsense for Mobile) 外 ,它亦推出結合了 YouTube 和 AdSense的新廣告服務 Video Units,讓廣告與影片結合,把媒體的整合能力發展至視訊市場,使其以天價收購的YouTube潜在價值得以發揮。而隨著以上多種突破性發展而使其業務平台得以更多樣化及更具競爭力外,其他合作媒體對Google收益得重要性亦必日益增加。而Google的舉動亦必加速其他競爭者的加入,使整體數碼媒體廣告的長尾市場亦得以迅速拓展。

現時AdSense不只是長尾理論在廣告界的實現,可能也算是全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最有商業效益的「Web 2.0現象」,Google真不愧為現今互聯網的一哥。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在中國的B2B領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但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否成功,長尾市場的開拓與配對,相信是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1月1日 第102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零售業」也是高科技行業?

零售業雜誌STORES Magazine在「2007全球零售研究報告」公佈2005年全球前250大零售商總銷售額高達三萬億美元,但平均淨收入只有3%。整體市場在缺乏高成長動能下,新投入品牌與通路 ﹝Channel)﹞有增無減,競爭密度上升,傳統超商、百貨、量販店都將面臨重大挑戰。


圖1: 「Future Store 」概念是未來零售科技應用的發展藍圖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成功的零售商都高度利用資訊科技,以求有效地控制產品銷售、存貨及供應鏈管理, 改善營運效率, 提升服務質素,加強競爭力。在顧客管理方面,運用Business Intelligence、POS、CRM等相關技術,更能了解消費者需要,從而制定更準確的的市場目標及行銷策略。根據Gartner零售業應用科技趨勢報告,RFID、Kiosks、Self-Checkout、Electronic Shelf Labels、Contactless Payments等新科技乃是未來10年最具應用潛力之技術,而預計零售商投入應用科技的支出將會持續增長。 良好的科技應用,在全球零售業上,己經由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s﹞的原素逐漸地成為競爭必需品﹝Competitive Necessity﹞。像自1990年以求,一直位居全球零售業一哥的Wal-Mart都是「靠定位立足,靠資訊科技茁壯」,由此可見科技應用對零售業的重要性。

零售管理學大師Michael Levy更於新版的「零售管理」一書中提出「Retailing is a High Tech Industry」。除了零售商有賴資訊科技應用以保持競爭力外等上述因素外,電腦普及與互聯綱基礎建設日臻成熟,網上零售將成為未來零售業主流,也將使得零售業者紛紛走向虛擬和實體「click and brick」通路互用之多通路零售(multi-channel retailing)發展。

有研究指出,有四成以上的零售商提供三種以上的銷售通路供消費者選擇,且有1/4業者已將多種銷售通路整合至系統中。另外,超過六成以上的消費者認為使用多通路零售將有助於買賣雙方的交易,顯然只使用單一銷售通路的業者將逐漸減少,多通路銷售將是零售業未來無可避免的趨勢。

為串連整合各通路,零售商將投資更多跨通路資訊科技應用。除了維持各通路服務之一致性外,現階段更要的是如何提供消費者於跨通路間所能獲得的資訊及服務的互通性。 例如,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訂購一項產品,然後走到實體通路取貨;或是在網上搜尋產品資訊,再到實體通路購買產品;甚或在實體商店看到實際商品,然後在網上購買。 筆者相信在商店中設置Wi-Fi上網設備,讓消費者可以在商店以手機或掌上電腦取得在家中搜尋的資料,是有效及便捷的方法。

隨著寬頻普及率日增以及YouTube等「網上短片」的流行,「網上短片」也因會影响消費者購買決策,而逐漸成為網上購物網站的重要內容。因此有零售商開始利用網上影片,在互聯綱上提供消費者如同在店內購物的體驗,例如Best Buy就請店員錄製短片,放在網站上,提供消費者建議、協助消費者做購買決策並解釋較為複雜的使用方式等。

而由於行動電話普及率的提高,零售商已開始加入行動上網這個新興通路的發展趨勢,尤其是透過手機取代傳统的會員卡、發送折價券、加強產品資訊、提高顧客忠誠度等。


圖2: 零售科技商會在ICT Expo展視「Future Shop 」的概念

由此可見,被我們視為傳统行業的零售業,早已是高科技應用的戰場。香港的業界若然要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繼續生存及發展,良好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應用,是成功而最重要因素之一。不獨零售業如此,其他如金融,物流,旅遊以至香港的競爭及持續發展,科技應用也是不容或缺的要素,但願香港政府能早日正視它的重要性,及早制定一個長遠而宏觀的行業科技應用政策。

作者: Ken Fong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0月25日 第101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