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早前於其網上專欄《觀點》中表示,八達通卡經易辦事增值失效,可能是檢討如何發展香港電子支付系統的好時機。他指出「要着手研究和討論是否需要將支付平台的管理與儲值卡的發行兩者分開」。這是否意味著政府也為開放這個市場按綠燈?
圖1: 八達通除了應用於交通工具上之外,作為購物的媒介,亦相當普及
八達通這一個使用「非接觸式智能卡」的電子儲值卡繳費系統,是RFID類的應用,原意旨在為香港公共交通帶來一種簡單的低額付款方式。基於其股東掌控了香港大部份的公共運輸事業,因此在電子儲值卡的市場上,八達通的起步十分成功。其後更擴展至零售業務,甚至可用作核證持卡人身份,藉此進出大廈及學校等地方。
現時全港有超過1,400萬張八達通卡於市面流通,每天處理交易超過一千萬宗,每年交易額達293億元,商戶超過460個,合共有超過5萬個讀寫器。在電子儲值卡的市場上,八達通已發展至近乎專營的情況。雖然其他機構可另築平台發儲值卡,但相信利潤不多,因為現時最大的車費支付市場,已由八達通主導。加上它近年亦大力推廣易辦事以外的信用卡自動增值,兩大信用卡公司亦樂意由其主導。
儘管八達通在近期被揭發於易辦事增值服務出現錯誤,並多達一萬五千宗。但平心而論,其背後的電子支付系統仍然是全球最有效率的系統之一。況且它更是本港少有,世界知名的電子商貿成功應用案例。十年歷史的八達通,已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早前黃金十年選舉中,更被市民選為回歸十年來最重要的科技及應用第三名,足見它在市民心目中的份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KOqq6wgIvc
Youtube片段: 已十週年了,大家還記得八達通面世的廣告(1997)嗎?
但亦因為市場近乎專營,缺乏競爭,消費者未能獲得更大得益之餘,反而更付出代價;加上支付平台的管理與儲值卡的發行集於一身,沒有足夠的監察,出錯後容易被隱瞞。
筆者反對因其增值錯誤事件而一面倒否定八達通十年來的成就與貢獻,但亦不能坐視不理。要知企業能成長與突破,必然是能掌握機遇,或成功轉危為安。因此十分贊同任總的觀點,應在發卡環節引入其他競爭,但同時讓其單一共用平台繼續發展,從而發展成為本港零售支付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這樣既可改良制衡機制,防止掩飾錯誤;亦為其支付平台,引入更多的發卡與合作伙伴,從而擴大現有市場,啟發更大藍海商機;而在發卡上亦因有更大的競爭而使消費者獲得更大得益;最後更可加速其達至世界技術標準, 方便外來的商務及旅遊人仕在本港使用自身擁有的儲值卡,鞏固香港作為世界金融及旅遊城市的地位;而同時在競爭的歷練下,更能以世界級的標準走出香港,揚威海外。
但就開放平台上,亦涉及複雜的技術及標準問題需要解決。現時世界的非接觸式智能儲值卡約可分為兩大陣營。香港八達通卡,日本NTT Docomo手機、以及新加坡捷運都使用SONY 的FeliCa;而台北捷運系統、Mastercard 的PayPass、Visa 的VisaWave則使用NXP(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的MIFARE。但就算是同一陣管,亦因版本的不同而未必互通。
圖2: MasterCard的PayPass,可應用於NFC手機上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標準的出現,亦為上述互通性的問題帶來契機。它由飛利浦和Sony共同開發,是一種雙向式的RFID進階應用,同樣使用13.56MHz頻段,傳輸距離為10厘米,而數據交換速度最高可達每秒424kb(千位元)。符合ISO 18092和ECMA 340定義的標準,並相容於ISO 14443標準,也就是相容於NXP的MIFARE和Sony的FeliCa兩種技術。八達通若然要真正的開放其平台,引入更多世界級的發卡伙伴,就必先要提昇其讀寫器至NFC的標準,否則其吸引力則會打上折扣。
(未完,下期再續)
作者: 方健僑 Ken Fong @ Kencept
原文刊載於 2007年10月4日 第98期 《資本一週》Capital Weekly 內之《 數碼健談 》
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
八達通的發展和機遇 (上) : 開放與標準
Posted by Ken Fong at 上午11:56
Labels: 數碼健談, Capital Weekly, Ken's Digital Forum, Wireless Technology
Subscribe to:
發佈留言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